【靈修小品】赤子之心

期數
3835
刊登日期
2017.08.18
作者
麥琬淑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8 月 20 日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耶穌說: 「父啊!天地的主宰! 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瑪十一25)當今社會,人人充滿自信,或者是沒有自信的反映,人人都想在自己所屬的團體中突圍而出;口頭上不斷地自己稱讚自己,在臉書上等人讚幾個「讚好」。

香港家庭大多數都是一個小孩,連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等六個人服侍一個人,所以從小到大都是唯我獨尊的生活,想要什麼,成人都會盡力完成他的心願,自我中心已成習慣,不必理會他人,不用與人分享。到了入學年齡,同學間常有爭執,因為差不多每個人都是這種環境成長的,各不相讓;本來是教育孩子的好機會,使他們由自我中心走出來,面對一個新世界,學習分享,學習與人共處,但可惜父母反而往往相反,當孩子在學校有爭執,或做錯了事,甚或犯了校規,首先就覺得是對方的錯, 更代孩子出面向老師爭取既有利益。

這樣不僅沒有善用教育子女的機會,反而會縱容子女,令他們會更唯我獨尊,永遠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錯是他人的。

這樣,社會就只會愈來愈多自我中心的人,他們目無他人, 更不會看到他人的需要, 更永不會幫助他人。只是想人人都要圍着我而轉,他才是中心,只看到自己是最大的,自己比別人高一等,不會謙遜待人,一定要贏, 不能接受挫折,一有挫折便容易放棄, 甚至不能接受到要結束自己的生命,覺得生命再沒有價值。

再看看耶穌繼續說: 「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吧!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到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瑪十一28—30) 

是的,我們要向耶穌學習, 學習謙遜,自己不是最大的,不是唯我獨尊的,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人,有很多人比我好,也有很多人環境及際遇比我壞,我要如何去接受一切生命的經歷呢?當我們學懂事事關懷,事事感恩; 就算不是事如意,我們便能透過這一切事事學習, 也會事事奉獻。

這樣我們會用一種新的眼光去迎接新的每一天,更不枉此生地背起我們的軛及擔子,但同時亦是耶穌的軛和擔子,讓我們都能輕輕鬆鬆的上路。世界也會因此而更美好。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