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探討法國在中國傳教會突破往昔側重耶穌會的研究

期數
3836
刊登日期
2017.08.25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8 月 27 日 常年期第廿一主日

(天亞社訊)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舉辦「巴黎外方傳教會與清代以來的中國」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均認為探討這個法國修會是研究中國傳教史的一個突破。

在會上,有學者認為,很多人研究中國教會傳教史都側重於耶穌會,但這次研討會讓他們重新發現巴黎外方傳教會在歷史上的貢獻。

研究中心主任夏其龍神父對天亞社說,過去幾十年,很多學者都在研究明末清初的耶穌會,但實際上還有很多修會在中國傳教,卻沒多少人研究。

他說:「若只研究耶穌會就看不到整個中國傳教歷史和天主教的全面性,可以說這次研究耶穌會以外的另一個修會,是個很創新的事情。」

研究中心曾舉辦過香港修會歷史的研討會,介紹過六至七個修會,這次是首次為個別修會舉辦研討會,以整理及勾勒出該修會在中國傳教的發展及轉變。

這位香港教區神父指出,很多人研究耶穌會是因為承認傳教士當時的功績,但同樣其他修會也有很多傳教士的功績也應該被人知道,不過很多時都被忽略。

他又說,他們選擇巴黎外方傳教會來研討,是因為之前已知道有些學者專門研究它,「研討會讓學者們有機會聚在一起交流」,並且在稍後會把講者的研究資料集結成書。

七月廿六至廿七日的研討會由天主教研究中心主辦,北京天主教與文化研究所協辦,有卅五位來自大陸、台灣,以至海外的學者,以及約四十位人士參與。

他們從修會早期歷史、本地化、禁教時期、地產及總務、漢譯聖經、文獻專題及其在大陸各地區的服務作主題介紹。

巴黎外方傳教會十七世紀來華

巴黎外方傳教會從一六五八年清順治十五年開始派會士入華,也是明清以來天主教在華傳播與發展的主力軍之一,傳教範圍及至康藏高原及滇黔山地等地區,經歷了禁教、清中葉、清末民初等時期。

夏神父又說,研討會有助大家了解歷史和事件的原因,再分析當時的選擇,又或有否其他的選擇,幫助分析今天的處境。

有學者感激巴黎外方傳教會開放他們的資料庫,讓有興趣人士從中得到寶貴的資料和資源,才能讓更多人對該修會深入了解。他們也希望其他修會和教會機構都能開放各自的資料庫,助學者研究天主教在中國的歷史,還原真相。

不過也有學者反映,該修會的文獻資料都以法文為主,研究上有一定的困難,需要學習法文。此外,在他們的研究中,有些譯名也有出入,希望日後能有機會一起討論,把譯名統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