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在野】穩 健
常年期第廿一主日(甲年讀經)
讀經一:依二十二 19﹣23
答 唱:詠 138
讀經二:羅十一 33﹣36
福 音:瑪十六 13﹣20
有沒有過那種經驗,就是每當聽完主日彌撒的福音和講道後,會冒出一股心癮,想知道下個主日會接著說到哪裡呢?就好像追看連續劇一樣?
我們都知道,常年期主日彌撒中所採用之福音片段,同年的都來自同一部,大致上是順序地選取章節,使信友們對耶穌公開生活的事蹟有所認識,並能逐步理解箇中道理。其實有一份邀請隱藏於這安排裡面,就是不妨在平日私底下的時間裡,把兩主日福音片段之間的章節也閱讀默想。這樣可以發揮填充作用,幫助更能了解每主日那篇福音的前文後理,使我們對耶穌以至整部福音的認識更具連貫性。
不經不覺已踏入瑪竇年的下半段了。本主日可算是一個轉捩點。在此之前,我們與門徒們一起追隨著耶穌一段日子,像是美好的蜜月時期。有耶穌悉心的初步培育,聽祂講很多天國的道理,翻新天主與人之間關係的觀念,調整新的信仰態度,適應新的生活方式, 實習新的使命任務。在此以後,培育將進入另一階段。有了天國的目標及耶穌指引的道路,面對實況時會發現許多困難和挑戰。個人私心作祟,團體生活素質參差,旁人閒言冷語,遇上逆境頓然不知所措。再加上師傅這位信心的支柱,竟然開始像在說預言,再三明表暗示祂會受苦遇害?倘若不進行更深入的培育,這種打擊怎麼可能受得了?
於是耶穌找著一個適當的時機,仿如帶同門徒作一次中期退省,並以那個簡單的問題,為初步培育過程作一次總結。三部對觀福音皆記載了這片段,證明它的重要性。耶穌自知已開罪了不少猶太人,尤其是法利塞人、撒杜塞人和經師;有些跟隨過祂一陣子的人,都因此害怕或反感,離祂而去。祂便暫且退往外邦人的地方,在人煙稀疏地區走一圈,還帶著門徒向北方去,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在這段行程中,有許多安靜祈禱的時間,與及只是他們師徒一起相處的機會。
不虛張聲勢 而與人經歷喜憂
「人們說人子是誰? 」( 瑪十六13 )「人子」是耶穌的謙稱。按四部福音所記載,它一共出現了八十一次,絕大部份乃耶穌用作「我」的代名詞,因此值得我們相信那是耶穌常用的詞語。「人子、人子,人間子弟」;有著人性,活在世間,屬芸芸衆生之一員。祂沒有半點張揚,自命不凡。我們現在當然知道,祂穿上人性與我們一樣,是為使我們也能藉著祂的苦難和復活而得救的無限仁愛表現。祂卻不預先虛張聲勢,打造默西亞的堂皇形象,以人類一分子的方式臨在於我們中間,與我們一起經歷生活的起伏喜憂。
對於信仰一知半解的人,及不真正認識耶穌的人,當然會亂猜一通,以為祂是亡靈附體,是厄里亞、耶肋米亞或若翰洗者等先知中的一位寃魂不息,因此看見耶穌擁有超能力不覺奇怪。「你們說我是誰?」(瑪十六15 )耶穌在乎的卻是已經跟隨了祂好一段日子,接受過祂培育的門徒是否有所領悟。西滿伯多祿代表門徒回答:「你是基督(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瑪十六16 )
他們所經驗的耶穌,絕非一隻鬼魂,亦絕對不是普通人。從祂的表現得知,祂肯定是懷著一項使命而來。此項使命包含著不僅是一個簡單任務,同時似乎不甚討好,衝擊到權貴階層久享的旣得利益與地位。耶穌究竟是誰呢?他這樣做是為了甚麼?他們聽過耶穌稱上主為父(瑪十一25 — 27 ),又聽過魔鬼被驅逐進入豬群時喊祂為天主子。(瑪八29 )
西滿伯多祿卻又不只是人云亦云而已。他自從卸下漁網與耶穌一起後, 親身經歷到祂真有那種講出使人嚮往的真理、及作出讓人身心與靈魂都得以釋放的驚人力量。祂所宣講的國度這麼吸引,是因為在說真理、行正義之餘,還帶著仁愛和關懷的感染力。祂沒有以強悍武裝作實力,亦不做硬踫式的英雄。祂是哪種鐵漢仍然未知道,可是祂肯定有上主憐憫的心腸,體恤貧苦大眾的作風。除了此刻直接的開解與撫慰之外, 祂所導引奔向的國度更邁向永恆,更使靈魂提升、人格高尚。
未明認耶穌基督 如何走得下去?
耶穌是基督,上主以傅油祝聖之特選者,堪配以色列民一直期待救世者之名號。若是未能確切相信及明認這事實,又如何走得下去,繼續做祂的門徒?我們知道他們未來的路會相當的坎坷,沒有這個核心基礎,是無法完成充滿挑戰困難、試探誘惑的階段。他們還要陪同耶穌步向耶路撒冷去,那裡危機四伏,陷阱重重。除此之外,他們仍要面對和克服自己的心魔,因為戰鬥從來都不只是激發自外的,更是早已潛服在內裡的。
西滿被選為伯多祿,作耶穌基督要建立的教會之磐石。這實在是顛覆了猶太人傳統裡選任宗教領導的一貫做法。不過,上主早已試過改變祂的選擇, 另委別人取代現任職權。(依廿二19 — 20 )在耶穌基督帶領下,進入新約時期,頒布新的誡命,建立新的教會架構。伯多祿雖然不是猶太經師,來自漁夫的背景;天主藉著耶穌基督選任他, 不是因為他本人有多高貴,而是他那份對主堅定信德之代表性和權威。
耶穌並非把教會建立於一個人, 而是建立於他的為人。「磐石」之意, 便是在真理、仁愛、正義、和平上穩健,絕不隨風擺柳。正如基督所授予的權威,他能束縛、也能釋放。不只是罪和罪人,更要束縛橫蠻霸道、傲慢自恃的風氣;更要釋放真理、釋放公義,釋放精神與靈魂受無理壓制而被剝奪愛的人。
• 李達修神父為香港大嶼山聖母 神樂院隱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