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人士鼓勵本地青年 延續亞青節種族共融精神

期數
3837
刊登日期
2017.09.01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9 月 03 日 常年期第廿二主日

(本報訊)亞洲青年節八月在印尼結束,與會的香港教區團團長包天浩神父(A. R. Balubun)期望青年回港後能延續會期內的經驗,樂於接受不同族裔的文化。

來自印尼的聖言會神父包天浩來港傳教近九年,他會期前對本報說,期望能帶領青年認識印尼本土的信仰與文化,「讓青年認識這個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其天主教發展狀況,以至聖召蓬勃等面貌」。

印尼信徒積極參與堂區

談到香港情況,包神父指出,有不少印尼家庭因從商而定居香港,其餘大部份則為印尼家庭傭工。香港現有印尼籍人士專職司鐸照顧這些信徒的牧民需要,包括每主日在基督君王小堂舉行印尼語彌撒、每月兩次在教區菲籍人士牧民中心舉行彌撒等,包神父間中會為同鄉主持禮儀。

包神父說,遇有特別節慶,印尼信徒均踴躍參禮;而有堂區更會邀請她們在主保瞻禮時表演舞蹈,「有助鼓勵印尼信徒融入教會生活」。

對於印傭長年與家人分離,包神父會「鼓勵她們多祈禱、參與信仰聚會和彌撒等」;而當於聚會中聽到印傭分享僱傭問題的辛酸時,他亦會按需要而作出轉介。

明愛社工:當辨識外傭宗教需要

明愛亞洲外地勞工社會服務計劃團隊主任文笑珍早前對本報說,香港人與印尼人相處,要認識彼此的文化,曾有僱主不了解穆斯林傭工守齋戒月的需要,因此出現文化分歧;亦有僱主會要求傭工於休息日工作,「有的以金錢補償代替假期,但長久下去會令傭工身心疲憊」。

文笑珍指在港印傭由九十年代的數百人,至本年一月增至十五萬四千多人。她說,印傭的工作待遇不斷改善,惟在社會融合方面仍有困難──過去曾有傭工獨自使用私人屋苑會所設施時被拒。她期望社會人士尊重不同種族人士的宗教文化與身份,不要出現歧視的行為。(詠)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