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為受造界祈禱

期數
3837
刊登日期
2017.09.01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9 月 03 日 常年期第廿二主日

八月底,颱風天鴿吹襲香港,破壞了不少民居;風暴更在鄰埠澳門釀成人命傷亡。颱風前,香港的天氣酷熱,其中天文台更錄得一百三十二年來的最高溫度—— 攝氏三十六點六度,天水圍的濕地公園更達三十九度。

這些自然災害似在告訴我們,在大自然跟前,人只是滄海一粟,不能以為可以掌控一切,也要尊重和配合大自然。

更者,在日益受污染的自然環境中,人們實在要愛惜大地山河,看著十號颱風後港島杏花邨的海濱,巨浪把大量垃圾衝上岸, 便明白人類扔棄了多少垃圾於大海。

兩年前,教宗方濟各決定加入正教會的行列,把九月一日定為「關愛受造界祈禱日」,喚起全球天主教徒關心受造界。

這份關愛,一則是對大自然的保育和尊重,二則是關乎在自然生態當前的個人和社會倫理。教宗方濟各在他的《願祢受讚頌》通諭中有著很詳細的闡釋。

通諭中,提出了「生態皈依」和「整全生態」兩個概念,為開始受到氣候變化所帶來困擾的人們而言很有啟迪。生態皈依,是邀請個人、家庭、地方團體、各國和國際社會改弦易轍,承擔關愛人類共同家園的美德。

整全生態則是作為公義的新範式,整全生態既尊重人類在世間所處的獨特位置,也重視人類與周遭環境的關係。

教宗發表這份生態通諭後,香港教區成立了有關此通諭的研習小組,集合教區內關注環保的團體和人士,一起推廣通諭內容,並籌辦培育活動。

教區《願祢受讚頌》通諭研習小組任期已於去年底屆滿而解散,但關愛大地的培育工作仍一直持續下去。本地教會團體在這九月和十月,便籌辦不同活動,讓更多教徒和社會人士繼續這份愛大地的熱情。而堂區作為教友信仰生活的培育之地,亦開始更著重保護環境,雖然其中亦有很大的發展進步空間。

回說環境與人,早前歐洲各地夏浪迫人,七月高溫湧至羅馬, 當地的聖艾智德團體便特意呼籲團體成員和市民留意長者的需要。而香港和澳門的八月風災中,亦有熱心人士因著社會服務暫停,呼籲社區、鄰里當照顧長者或其他無力自助的人。這都是在環境轉變中「以人為本」的見證。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