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制度暴力的禍害

期數
3838
刊登日期
2017.09.08
作者
陳麗娜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9 月 10 日 常年期第廿三主日

 

十三位抗議新界東北發展的青年被控以「非法集結」和「妨礙立法會職員執行職務」兩項罪行, 並於二○ 一六年被判罪成,判罰社會服務令,他們亦已完成有關社會服務令。

去年二月, 律政司覆核刑罰, 要求加重刑期,最後他們分別被判八至十三個月的刑期,即時還押。法律的觀點已在坊間多有討論,在此不贅了,反而筆者想讓教友了解他們為何要反對新界東北的發展,而當中所涉及的制度暴力。

二○ 一○ 年初, 東北發展計劃第二階段公眾諮詢,粉嶺北村民要求撤回計劃,開始有市民關注東北發展。二○一二年,第三階段公眾諮詢開展,古洞、坪輋村民開始成立關注組自救。二○一二年九月,最後一場諮詢會,六千人聚集,要求撤回計劃,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拒絕,村民對假諮詢極度失望。二○一二年十二月,立法會就東北舉行公聽會,超過一百二十個團體出席發言,但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未有出席會議。

二○ 一三年, 立法會舉行第二次公聽會,有團體提出高爾夫球場方案,但政府未有回應。二○一三年十月,陳茂波到北區民政事務處見東北村民,閉門會議並限制人數,會上僅只不停重複「不遷不拆不可能」。

二○一四年,城規會就東北大綱圖諮詢公眾,村民及義工連月來擺街站向市民解釋,城規會最終接獲五萬多封意見書,其中僅七份為支持,其他全部反對,但最終仍然通過。時至二○一四年,政府將東北前期撥款交予立法會的財委會審議。整個計劃涉及資金達一千二百億,但政府先申請前期工程撥款三點四億,包括研究、鑽探、劃圖,但不包括收地賠償。

當年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使用「拉布」方式抗爭。首三次會議都缺乏公眾關注,出席以村民和支援組為主,較少市民聲援。至六月十三日, 外界開始關注抗爭,較多市民聲援, 而當時主席吳亮星想「剪布」,終止討論,進行表決。當日行動者為了阻止立法會強行通過表決,於是打算衝入立法會,最後爆發衝突。事發後, 十三位示威者被捕。其後,第六次申請撥款,獲得更多人聲援。而延至第七次會議,財委會主席吳亮星在泛民議員離席抗議下,「剪布」通過撥款。

由此可見, 多年來村民及支援者已從多方渠道,以和平的方式表達他們不遷不拆的訴求,並提出替代方案,以減少對村民及農地的影響, 但可惜政府從沒有正面回應他們的訴求,並利用議會由建制派控制的有利因素,數夠票通過就算,懶理有多少人反對及痛失家園。

況且整個發展計劃是向權貴傾斜:政府一改傳統以土地徵收的發展模式,轉而選擇使用「公私合營」的方法,容許在東北農地上的囤地者進行原址換地,讓大地產商透過原址換地來賺取暴利。

真福羅梅洛總主教曾指出其國家薩爾瓦多的暴力有四種:自發的暴力、煽動或恐怖主義的暴力、鎮壓暴力和制度暴力。羅梅洛總主教反對所有暴力, 卻明確指出,四者之中,「最嚴重的暴力形式就是……『制度暴力』」。若不正視制度暴力的禍害,只會帶來更多的暴力、傷害和分裂。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