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信義會 採納《從衝突到共融》譯本 促進合一
(本報特稿)天主教香港教區和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互認紀念宗教改革五百周年的《從衝突到共融》中譯本(下稱《共融》),展現教會的合一交談成果。
中譯本簽署典禮及祈禱會已於七月十四日假堅道的天主教主教座堂舉行,席間天主教湯漢樞機、楊鳴章主教與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監督張振華牧師、副監督方承方牧師簽署文件,確認《共融》中文譯本。
祈禱會強調不同宗派之間的合一願景,來自天主教和信義會的信徒代表到祭台上燃點燭光,當中包括推動合一工作的信徒,以帶領會眾宣認獻身合一要務,即宣揚福音和服務世人。除了天主教及信義宗外,來自其他基督宗派的領袖亦在禱文中為合一祈禱。祈禱會上,大會亦向參加者派發《共融》中文譯本。
工作小組中譯文件
天主教會與世界信義宗聯會二○一三年所發表的《從衝突到共融:信義宗教徒與天主教徒於二○一七年共同紀念宗教改革》,是兩宗派重新研究宗教改革歷史以至路德神學的成果,內容幫助基督信徒正面看待歷史並傳承改革精神,同時指出當前的合一要務,為基督徒合一交談提供方向與建議。
為把這合一成果帶到本地教會,香港天主教會和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去年便設立工作小組,合作翻譯《共融》文件,這是繼兩宗派於二○一四年合作翻譯《因信稱義/成義教義聯合聲明》文件(本地的循道衛理聯會教會亦予簽署)後,再次開展合一交談上的合作。
《共融》中譯本提供信義宗用語及天主教用語兩個版本,兩個譯本內容相同,雙方各自使用本身的神學用語及譯名等。
該文件旨在淨化及治療過去的回憶,處理一些重要的信理,包括聖洗、聖體和職務,及關於權威、聖經及傳統的角色。文件分為六章,探討普世教會及全球化年代中紀念改革運動、馬丁路德及改革運動的新觀點、信義宗改革運動的歷史及天主教會的回應、從信義宗與羅馬天主教對談看馬丁路德神學的基本主題、蒙召共同紀念,以及五項合一要務。
楊鳴章主教談差異:
更立體顯露基督聖容
教區基督徒合一委員會主席楊鳴章主教於《共融》撰寫致辭文章,他祝願這文件成為新的起點,讓不同宗派繼續攜手走向共融,向世界彰顯基督的聖容。
楊主教從耶穌在大博爾山上顯示聖容的福音章節談起,他指即使在教會的困難時期,天主與眾人片刻仍未分離,「這文件讓天主教與信義宗能夠正視當時衝突的源頭,由此再審視彼此在過去五百年的發展」;他表示,過去雙方分別建立的傳統,並非走向合一的絆腳石,反而透過各自面容上的差異,更能立體地顯露出基督聖容的光榮。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監督張振華牧師則寫道,過去五百年,信義宗與天主教無論在神學研究、培育信徒、傳揚福音、海外宣教等事工上都取得相當大的進展,包括在香港的事工,合一行動都在醞釀中,而教會改革運動五百周年正是個良機。
張振華監督指《共融》中文譯本是基督教香港信義會與香港天主教教區合一路途上的里程碑,但它只是一個起點,「將來能合作推動香港的傳道工作,更是我們熱切期待的景象」。
教會領袖談紀念改革:
帶來淨化和治愈記憶
談到宗教改革對今天基督徒的意義,代表天主教聯合主席弗爾達教區輔理主教(Karlheinz Diez)與信義宗聯合主席赫爾辛基榮休主教(Eero Huovinen)於《共融》英文原版中指出,紀念宗教改革是為合一悔改更新的良機。
他們寫道,馬丁路德一五一七年發表觸發改革運動的九十五條論綱,首句已指出:「當我主和師傅耶穌基督說『你們應當悔改』時,他在呼召信徒們畢生致力於悔改。」而眾人都在基督面前犯了錯,破壞了教會的合一,因而面對兩項挑戰:淨化和治愈記憶,以及按照耶穌基督福音的真理恢復基督徒的合一(弗四4-6)。
事實上,《共融》也是信義宗-羅馬天主教合一委員會多年來對話的成果。《共融》指出,今天信義宗和天主教雙方在相互理解、合作和尊重方面均有成長,大家都認同彼此融合多於彼此分裂,當中包括對三一上主的共同信仰、對耶穌基督的啟示,以及對成義教義這基本真理的認同。
為此,基督徒團體以紀念而非慶祝的方式去回顧改革運動,好能強調悔改與更新,以期能更好地彼此修和或邁向合一。在普世教會層面,隨著教宗方濟各去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前往瑞典倫德(Lund),參與信義宗和天主教會迎接二○一七年宗教改革五百周年的聯合活動,普世教會隨即開展連串活動,而改革運動的發源地德國威登堡將於本年十月舉辦大型紀念活動。
另外,本地天主教會和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亦舉辦連串合一交談活動,讓兩宗派的領袖探討基督徒對香港的承擔,以紀念宗教改革五百周年。此外,天主教會聯同基督教會本年亦會舉行多項活動,包括到訪德國與羅馬等,追溯本源與歷史。(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