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開學面對政治爭議 天主教大專聯會致力關社培育
(本報訊)新學期開始, 多間大專院校便因著「民主牆事件」而引發連串爭議,學生亦屢屢在政治議題上遭受指摘。有基督徒培育工作者期望,大專生與社會各界彼此能多對話,共同維護社會價值與言論自由。
天主教大專聯會牧民工作者李卓賢九月對本報說,當局於雨傘運動後加緊箝制反對聲音,但學生受壓力愈大,反抗只會愈大,因他們認為自由被剝奪;成年人尤其是當權者應摒棄前設與主觀想法,促進兩代人對話。
李卓賢說,教會團體當務之急是要培育大專信徒的關社意識,但許多大專生不太關心時局,心態上亦想避免紛爭, 「我們有責任鼓勵他們辨識時代徵兆,本著教會訓導去參與社會」;培育者需要參與社會並具備時事觸覺。
中文大學祟基神學院副教授龔立人九月十八日對本報說, 於近期的社會事件中,大學生是要延續雨傘運動對理想與價值的執著, 但他期望大學生把重大議題帶到社會層面討論, 以能促進理性對話,而毋須獨自面對問題。
龔立人說, 當前只有學生去面對事件, 個別反應亦見情緒高漲,若能推進理性討論更能獲公眾支持,「教會團體可促進理性討論, 與青年分享人的價值」。他又指, 事件中涉及的言論自由問題, 不但學生要面對, 也是大專院校要處理的, 但教師相對較少為此表達意見, 學生反而可提醒教師思考此局面,以能共同面對。
論者倡各方對話 反思教會角色
近期的政治爭議被指影響大專校園的言論自由,部份大學因民主牆出現「港獨」標語而引起師生不同意見,也有校外人士到大學示威,其間部份大專生的言論亦受非議。
談到大專信徒的關社培育處境,李卓賢指出,近年各院校天主教同學會參與人數少,而新學制下大專新生年紀較輕,為使學生更明白關社責任,聯會推動活動時以體驗式為主,以更有效深化信仰。近期十四間大專院校天主教同學會招募新會員,惟近八成院校招募人數不足十位,部份更沒有新成員加入;聯會成員希望透過推動關社活動,爭取青年認同。
大專生到社區關懷露宿者
李卓賢又指部份院校會員著重靈修培育,多於參與公教學生運動,他認為青年同時應關心社會。天主教大專聯會幹事會今屆以關心露宿者為關社方向,並團結各院校大專學生共同關心社會上最弱小的一群。
天主教大專聯會幹事會近月便透過政策倡議及社區工作,推動社會關心露宿者的處境,亦期望能組織更多露宿者爭取盡快上樓。「為何本身有居所的人,礙於住屋環境惡劣寧願睡在街頭成為露宿者? 」大專聯會內務副會長張宏宇對本報說, 該會成員近月常到九龍通州街接觸露宿者;又到旺角及銅鑼灣設街站向公眾闡釋無家者的情況;在深水埗街頭舉行居民大會向露宿者講解情況。
張宏宇說,不少露宿者因沒有住址證明而無法申請公屋,亦有人本身租住劏房,因抵受不住惡劣的住屋環境選擇露宿街頭, 他指社會對露宿者的支援並不足夠,「安穩的居所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可是他們正正缺乏這基本人權。」(高╱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