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位
我人生大部份時間都居住在公共屋邨,在哥哥的薰陶下,其時的最大娛樂莫過於在家中聽黑膠唱片;家居空間雖狹小,卻已懂得向上發展,在櫃頂適當方位放置一對喇叭,聲聲入耳,大飽耳福。隨著哥哥成家立室,家中的唱盤便一直閒置著,聽唱片的燒也退了。
近年香港出現「劏房」住屋的獨特現象,令我想起在九十年代初,我還是一名實習記者時,到深水埗採訪籠屋(當時電影《籠民》也由此而生,刻劃了低下層人民的辛酸),相比之下,現在的「劏房」是美化了和格調化的尊貴版籠屋。
人到中年,我終於也有屬於自己的小窩居,這邊廂,順勢也不忘為自己打造童年時聽音響的美麗回憶;那邊廂,社會上也吹拂著「斷捨離」的簡約生活風,我視為是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高層次生活態度,也是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的在俗迴響。
但是,如何可以度一種有節制而又令自己滿意的生活呢? 如果只一味壓制自己去度貧乏的生活,或許可以維持一時,但若要終生追隨,恐怕都是半途而廢的。節制能夠誘導人從繚亂的花花世界中作出篩選,解除了「想做就去做」的自私心態, 也一步一步減低對消費主義的嚮往,從而就慢慢養成一種簡樸的生活(參閱《願祢受讚頌》222號)。這過程是相當漫長的,而且容易停滯不前,甚至會重蹈覆轍走回頭路,但好戲在後頭,因為我們的目標是要度一種自己滿意的生活,我們愈是往前走,愈是走到天主那裡去,因為滿意的生活,其實就在天主那裡,天主那裡才有幸福的真源(參閱《天主教教理》2545 及2548條)。
每當我安坐家中那專為聽音響而設計的「皇帝位」時,每當粒粒音符鏗鏘入耳時,我是以五官去接觸內在的心靈,這種內在的接觸起碼讓我暫時離開自我中心,放空自己,這種放空並不使我失去平衡的心態而無休止去追求我所匱乏的,或過份依戀世物,反而讓我踏實地感受到內在那種平靜、心無雜念、活在當下的專注狀態,這種放空狀態久而久之讓我更有意識去珍惜受造界,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喚醒我更懂得感恩天主賞賜的一切(參閱《願祢受讚頌》223-226號)。
我不會無止境地追求粒粒完美的音符,因為我已清楚肯定只有天主是完美零瑕疵的,所以每當我的感官接收到令人滿意的音符時,我就知道我又走近了天主一步(參閱宗十七24-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