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專上學院堂區調查了解對預設醫療指示看法

期數
3841
刊登日期
2017.09.29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0 月 01 日 常年期第廿六主日

 

(本報訊)本地教會的高等院校七月底至九月初進行研究,了解教徒對「預設醫療指示」的看法,以及其抉擇會否涉及生命倫理和教會訓導等影響。

是次研究由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生命倫理資源中心和明愛專上學院健康科學學院合作進行,研究團隊包括神父、信徒醫生及學者等。三十多位來自明愛專上學院健康科學學院的師生協助進行問卷調查,在全港十五個堂區訪問了二千五百位信徒。

參與研究員的明愛專上學院健康科學學院副教授兼醫療研究中心總監馮慕至博士九月六日對本報說,上述研究主要根據政府就預設醫療指示提供的表格作參考,以了解天主教徒對預設醫療指示以及晚晴照顧的見解,探究「當人失去醫療選擇的決策能力時,信徒如何從生命倫理原則,或在教會訓導下看預設醫療指示的議題」。

「預設醫療指示」讓病人指明將來一旦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作出決定時,所希望接受的健康護理或治療,以向親友和醫護人員表明意願避免將來產生混淆或誤解。馮慕至說,中國人社會的傳統觀念、生命倫理、宗教信仰等或會影響到病人的醫療抉擇。

是次問卷需要受訪者填寫年齡、職業資料,她解釋是因為不同年齡層對預設醫療指示的看法有不同;職業方面則特別在醫療人員、法律和教育上作分類,因其工作性質與預設醫療指示有關連,或相對較易掌握問卷內容。

研究從處境與倫理出發

上述研究分三個階段,首階段是問卷調查,預計結果於十月中完成;第二階段邀請十位信徒進行對預設醫療指示的深入訪談;第三階段則依據研究結果請來與預設醫療指示和生命倫理相關的神父、醫生、學者等提供建議。

參與研究的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生命倫理資源中心主任呂志文神父指出,臨終醫療抉擇及臨終關顧等涉及對生命的看法,此研究亦有助了解信徒對於病人臨終時面對常規或特殊醫療程序的見解。

呂神父九月十二日對本報說,常規醫療程序是指為病人提供最基本的治療,包括插胃喉供應營養液和水等;而特殊醫療程序或須為病人用上帶來沉重負擔的方式去維持生命。他指過去不少人誤以為教會認為不論病情如何,也應用盡方法保存病人性命,而他引述聖若望保祿二世《生命的福音》通諭(# 65)指出,實情是拒絕「特殊的」或「不相稱的」醫療方法,並不等於自殺或安樂死。

他認為預設醫療指示只是一項工具,讓病人面對死亡時能向家人、醫者表明意願;而及早了解預設醫療指示,一旦面對生死也能考慮相關醫療關顧與教會倫理的問題。

另外,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生命倫理資源中心將於十二月九至十日聯同多個團體舉行「天主教生命倫理研討會」,屆時亦會探討臨終關顧,由社工或醫護等學者從身心靈方面進行討論。(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