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家長向孩子讀繪本?

期數
3842
刊登日期
2017.10.06
作者
沙拉阿姨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0 月 08 日 常年期第廿七主日

上文提到在主日學中善用繪本,其實繪本的閱讀不局限於主日學課堂內,還可以伸延到日常生活中,陶成孩子喜愛閱讀的習慣。談到閱讀這一環,不少家長會聞書色變,認為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這回事,既複雜又麻煩,還是交給學校好了。

共讀繪本真是如此困難嗎?需要角色扮演嗎?要使用不同聲線、音效、道具嗎?要附以問題嗎?日本繪本大師松居直認為,讓孩子眼睛看繪本的圖,耳朵聽爸媽讀出書中的文字,就很足夠了,他認為提問反而會打斷孩子的思路和興致。台灣親子共讀推手林真美主張爸媽是繪本的傳遞者、演奏家,孩子是欣賞者,爸媽只要忠於繪本的文本,原原本本把繪本作者的意念傳遞就是了。香港教育學院中國語言學系退休副教授張永德認為成人應該導而不牽,只需引導孩子發現繪本裡的文學元素和藝術之美便成了。

以上幾種主張各有特色,我認為採用哪種閱讀方式,應視乎情況而定。在讀書會或課堂中閱讀,重視氣氛與互動,故事演講者可以利用不同的聲線、道具來傳達故事內容,並加上提問來增加趣味,確有錦上添花的作用,這些技巧也可以透過實踐而漸漸變得純熟。從新手到故事能手,過程並不如想像中的艱難。不信的話, 不妨一讀繪本《一隻有教養的狼》,定能讓你發出會心微笑。

相比之下,在家中進行親子共讀的門檻比較低, 年幼的孩子喜歡親近爸媽, 只要輕偎著爸媽,聽著親切的聲音,孩子已經感覺幸福、溫暖和安全。愉快幸福的閱讀經驗容易讓孩子愛上閱讀,換句話說,只要父母願意每天抽出一點點時間來,跟孩子讀讀書,孩子自然能養成喜愛閱讀的習慣了。

道理說來容易,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有些家長欠缺選書經驗、對親子共讀缺乏信心或無法持續實踐。針對這些問題,堂家組可以發揮以下的作用: 

(一)組織家長讀書會,讓家長分享閱讀經驗、交流心得,也可以互相介紹好書,形成閱讀的氛圍; 

(二)舉辦家長培訓工作坊,增強家長對親子共讀的技巧和信心; 

(三)舉辦繪本賞析講座,導引家長欣賞繪本中的文學及藝術元素,細味繪本中的智慧和哲理; 

(四)訂立有系統的閱讀計劃,選取適合的繪本,讓家長和孩子能按部就班完成,減輕自行安排的壓力。

事實上坊間也有類似的活動,例如由宗教教育中心推動的「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計劃對象為幼稚園至小學學生,每年推薦具生命教育價值的童書,設有訂購服務,並附以「親子導讀本」及「閱讀紀錄冊」。中心於期終時舉辦「學生閱讀分享比賽」,讓孩子以圖文分享感受,得獎作品更可獲刋登。

我們可以參考計劃的框架和系統,但在選書方面,我們應選擇天主教色彩較濃的繪本。在活動支援方面,教區機構可考慮安排集體訂購童書,公教報也可刋登得獎的學生感想分享。考慮到我們只在起步階段,未必能立時達到如此規模,但列出參考書單供主日學導師參考,附以家長導讀指引及閱讀進度手冊,可以是閱讀計劃的第一步。

談了一番推展親子閱讀的大計,還是想回到初衷:父母愛閱讀、享受閱讀,孩子自然會受感染;親子共讀繪本,不只為了小孩,也是為了成人的好,容我送上《繪本之力》作者柳田邦男的話來總結: 

「人到了後半生,更應該總是把繪本放在身邊, 慢慢地、用心地閱讀。在只顧工作的奔忙中遺忘了的那些珍貴的東西——幽默、悲傷、孤獨、相互扶助、別離、死亡、生命,會像烤畫一樣浮現出來。」

•善用繪本啟導兒童系列之三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