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
一直以來,我很喜歡這段聖經:若一43-49。內容是當斐理伯被耶穌召叫後,即時告訴朋友納塔乃耳,自己找著了梅瑟和先知所預言的那位——就是出生於納匝肋的耶穌。但納塔乃耳聽後,卻輕蔑地回應:「從納匝肋還能出甚麼好事嗎?」斐理伯繼續邀請他:「來看看!」耶穌見納塔乃耳走來,指着他說:「這確是個以色列人,在他內毫無詭詐。」納塔乃耳驚異耶穌對自己的認知,原來他在無花果樹下,斐理伯叫他以前,耶穌已看見了他。這使他十分觸動,最後臣服於耶穌。
斐理伯一生不斷尋找梅瑟和先知所預許的默西亞,當他明認耶穌就是他所等待的救主、他生命的終向時,便迅速地回應了耶穌的召叫。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後,沒有忘記與自己同時在尋找中的朋友——納塔乃耳,立時去告訴他,多麼希望他也能分享這份福樂!怎料納塔乃耳竟如此冷漠地回應。斐理伯不單沒有反感和失望,卻心平氣和地繼續邀請他去看個清楚。斐理伯是否相信耶穌自會懾服他?斐理伯實在是個有情有義的朋友——有福同享,他只盡力將好的提供給朋友,卻不勉強他接受與否?只尊重他的選擇。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態度。
我很喜歡納塔乃耳,因為他是個很「真」的人,正如耶穌評論他是個正直毫無詭詐的人。因着他的真,很多時會心直口快,言語間易傷了別人也不知,在人際關係上會很吃虧。幸而他所遇到的是明察秋毫、寬大為懷的耶穌。加上他肯聽從朋友真誠的邀請,不執着,踏出一步,向前看個究竟,終於找着了。當耶穌對他肯定,道出他在無花果樹下已見到他那番親切的話語時,他全被懾服了,真誠地明認耶穌為「主」。納塔乃耳成為耶穌的宗徒後,命名為巴爾多祿茂。一生忠誠地跟隨耶穌,最後竟為主殉道作證。
納塔乃耳對耶穌的輕蔑,肯定耶穌是知道的,因着祂的慈悲寬宏,對納塔乃耳不單沒有反感,反伸出善意的手,給予他善意的肯定,這使納塔乃耳心悅誠服。而耶穌所肯定納塔乃耳的真情,正是戰勝他的主要原因。看到耶穌的行徑,我反省到,耶穌對納塔乃耳的輕蔑全不介懷,而我們多時被批評,尤其是負面的批評時,很難會沉着氣先作深度的反省,反而有時會很快以反擊的態度,還以顏色,最大的原因是否對自己的價值不夠肯定?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黄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