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喇沙會收集舊鞋 轉贈喀麥隆居民抗沙蚤

期數
3845
刊登日期
2017.10.27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0 月 29 日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本報訊)本地明愛社區中心和喇沙會應非洲喀麥隆巴門達(Bamenda)明愛的呼籲,發起回收舊鞋「好.鞋子」計劃,把鞋贈予當地有需要人士。

是次計劃目標是於十一月三日前,籌得三千對合適的鞋子,幫助非洲喀麥隆貧窮兒童及成人抵抗沙蚤,但計劃經媒體宣傳後,截至十月二十四日已收集到數萬對鞋。回收單位希望收集較乾淨和較優質的鞋,惟新舊不拘,但不包括爛鞋。

協助統籌計劃的明愛九龍社區中心高級督導主任賴仁彪十月二十四日對本報說,捐贈反應熱烈,反映港人行善的決心,「喚起社會久遺了的熱情」;其中獲不少信徒響應,「慈悲禧年種下的慈悲種子,好讓有朝發芽」。

他指這次不但展現普世互助手足情,也締造了兩地明愛的合作。「該國二○一○年曾爆發沙蚤病,很多人雙腳嚴重受感染,我們期望藉此讓當地人學習穿鞋保護自己。」

賴仁彪說,由於鞋數目已遠超預計,首天更達六千對,他們已暫停向部份團體大規模收鞋,而原定的收集點仍會繼續回收;由於鞋多運費不少,現同步籌經費。

「好.鞋子」計劃主辦單位、來自非洲喀麥隆的巴門達明愛主任保祿神父(Njokikang Paul Fru)現正訪港,他十月廿三日對本報說,位於非洲中西部的喀麥隆五成五人生活於貧窮中,當中達四成八人更活在貧窮線以下;他指當地不少生活在農村的窮人長年赤腳步行而患上沙蚤病,好些更受嚴重感染而把雙腿截肢保命。

「我們希望此行能親身把鞋子送給山區孩子,作為港人送給他們的聖誕禮物,只是一雙鞋子已能改變他們的生活,這行動甚具意義。」

對於有輿論擔心輸送太多外來物資,或打亂當地本土經濟及生產,保祿神父指喀麥隆較少造鞋及紡織業,他並強調這次行動是慈善工作,主力服務窮人;即使當地有相關事業,也不會供應貨物去幫助窮人,故此他們需要尋求海外援助。(高╱鄧)

「好.鞋子」計劃 : http://hkshoesproject2017.blogspot.hk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