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在野】無愛不作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甲年讀經)
讀經一:出廿二 20﹣26 ∣ 答唱:詠 18 ∣ 讀經二:得前一 5﹣10 ∣ 福音:瑪廿二 34﹣40
本屆諾貝爾獎已經於數週前頒發了。這件一年一度的世界盛事,慶祝人類的智力、耐心與創意,尤其是在科學方面的貢獻和成就。隨著知識科技更先進發達,人類能夠研究的範圍更廣更深,對於未來世界生活開拓的可能性亦更多更新。連時間、空間、生命的理念及模式都挑戰了,走向顛覆一貫傳統定義的方向。在此之中,還有一個遠古的問題,尚待解答。它旣屬於哲學性、也屬於人文藝術性、更屬於宗教性,不知道有多少屬於科學性?這個問題就是「甚麼是愛」。承接下來且有一連串的問題,例如:愛如何產生?愛怎樣量度?愛可以調節、能夠控制嗎?愛有沒有辧法人工製造?
也許已經有人正在進行科研,分析當一個人愛的時候,他在生理、心理或精神上的反應;包括荷爾蒙分泌、情緒起伏、腦電波變化等等。然後在收集到足夠數據之後,排列出一組最經常和最一致的現象,以支持一套「愛的科學」理論。不過,就算拿著一套準確的理論,它只會提供物理化學上的真相。實證科學的貢獻,恐怕仍然幫不了我們太多,解構不到比浩瀚宇宙更奧妙的愛。
人無法拆解愛的秘密
人無法拆解愛的秘密,要算尋求到生物學上的解釋亦徒然,因為愛不只是屬於物質世界的。愛本身的存在,已經證明有精神世界,生命有靈性的領域。人不得不承認愛的存在,很簡單的測試便清楚。如果我們說從沒有愛過,那是不是事實? 又如果我們認為從未有被愛過呢?那更不太可能。問題只是我們算不算那是愛,接不接受那份愛,經歷到多少愛才察覺及承認它而已。哲人的思考探索始終不能提供完整的一個愛的定義,它既沒有人為的方程式,透過文字和概念,我們亦頂多只能深刻描述它、歌頌讃美它。就愛而言,抽象理論完全不敵於實質體驗。然而,為信仰天主的人,要認識愛又不會是件很困難和複雜的事。
愛的原理很簡單︱︱天主。天主聖三是愛的根源、動力及境界。天主一直都在愛,聖經裡強調愛,耶穌基督是愛的福音,救恩的啟示在教會團體的愛德中實現。天主「命令」我們愛,「你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申六5,瑪廿二37 )因為與愛本身親近,我們才逐漸曉得真正的愛為何物。耶穌補充這條誡命的另一面, 說:「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瑪廿二39 )天主企盼我們藉由願意愛祂開始,愈發從經驗中領略愛,更在彼此相愛中,體味愛的共融。
如何面對因愛而受傷
故此可以說,在天主創造與救贖的神妙工程中,人是為愛而生,愛使人成為自己。有人可能口說是老套,但心裡卻暗默認著,行為上更不能自已。坦白點承認吧!我們多麼渴望愛與被愛。做過的多少事情,背後動機是為追求得到愛?受過多少痛苦、哭過多少遍,都是基於愛而甘願付出及承受的代價?費太多時間去仇恨、去沉鬱、去躲藏,乃因愛而受傷所引致的後遺症?
既然愛沒有錯,何解會出現那種情況,未有好結果?為何好心好意去愛,卻會遭遇痛苦與失敗?怎麼會乏力和困難? 甚至被拒絕否定?原來問題出於人自己身上。我們以為愛便是對人特別好,無論是家人、伴侶、朋友、同工、陌生人, 向他們做足一切討好工夫。在事事替對方著想之時,別人偏偏就毫不領情,讓自己困惑不堪,為愛而抓狂失控。還向天主嗟歎說:「主,我不是沒有去愛。我已費盡心、耗盡力了,難道還不夠嗎?我錯在哪裡?但是他(們)都不給我機會。很沮喪!」為了愛完全奉獻自己與極度迷失自己,是兩回事。關懷照顧與依附控制,亦是兩回事。熱誠與衝動,更是兩回事。
愛天主? 先接受天主的愛
如果我們認同愛在生命中真有其重要的價值,我們必定也追求更真更純的愛。這份真純的愛不擔保我們於實踐愛的時候無往而不利,卻能幫助減輕重擔,讓我們愛得更輕便自在。尋找愛的替身,貪求不斷的肯定,預設必然的正面回應,這些都是拖累我們的心態和欲望。愛的行為,不僅為滿足對方的需要而做一些事情,為了使對方幸福美滿。愛還包括付出了真情與表達了心意之後,不管對方的反應如何,回應是怎樣,仍然相信愛、堅守愛,不受動搖, 但亦不催迫和勉強。有時以為再表示多一點,對方便領會和接受;事實卻剛相反,別人的感覺原來是被壓得透不過氣來,因而更抗拒及躲避。愛原來不一定愈親近便是愈親密,有些人總是需要保持矩離才舒服、才有安全感。親密的表達形式,亦同樣在於祝福與尊重。
憑藉人的意志和力量, 智慧和耐心,始終不足以掌握愛的真諦。我們必須追溯至愛的源頭,浸淫在天主的愛海裡, 受天主的愛感化與薰陶才行。愛天主的第一步,就是接受天主的愛。不要以為須向天主作甚麼,要做的是開放自己,謙誠地把祂的愛領受過來。體驗到真正的愛是甚麼,我們才知道怎樣去愛。天主的愛怎樣體驗到?透過祂所創造的萬物,聖經的啟示,教會的牧養,世上的真善美,及每個人在自己生命史上的各種經歷,天主都從未間斷地表示出來。正因為天主的愛成熟、完全及包容,祂一直沒有離棄我們, 亦沒有向我們施壓。祂只為我們預備最好,邀請我們接受祂的好意。祂從不計較我們任性地拒絕,沒有沮喪,不會放棄。恩寵的選項立即又被安排在下一秒鐘出現,重新邀請,再次呼喚。
天主靜默的聲音: 「我愛, 我在。」兩者沒有邏輯或時序的先後。天主的愛解答祂所作的一切,祂在永恆無涯之中就在愛。
•李達修神父為香港大嶼山聖母神樂院隱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