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時常和我們在一起
前幾篇談到繪本在主日學中的價值,也談過具體的運作方式。我們一直圍繞著繪本,卻好像沒有看到它的廬山真面貌。與其我不斷花唇舌介紹蘋果有多麼有益美味,倒不如讓你親口嘗嘗它的清新甜美。
主日學教導的其中一個重要課題是:耶穌時常和我們在一起。這個課題對年紀小的孩子來說,不容易明白。耶穌的愛觸不到、看不見,怎樣讓孩子了解耶穌時常和他們在一起呢?繪本可以是個好幫手。
第一本要介紹的是《爺爺的天使》,故事講述爺爺在病床前跟孫子談起過去的事情。回憶一幕幕的掀開,爺爺小時候每天也經過市鎮中的大廣場, 中央有一座天使雕像。可是他當時並沒有留意這個天使雕像,原來她就是爺爺的守護天使。
爺爺小時候成長的過程中,遇過一些驚險的事,但天使都一一保守他。後來發生了戰爭,爺爺當過軍人,也安然渡過。往後在貧窮艱難的困境中,他也撐過去,以後娶妻生子,還當了爺爺。爺爺回想自己的一生,頓感自己是很幸運的,然後他就安詳回到天家去。守護天使飛了出去,轉而繼續守護孫子。
繪本中的圖畫充滿童趣,很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有些還特別幽默,像其中一頁提到爺爺小時候讀的學校很偏遠,他卻沒有遇過甚麼意外。繪者在圖畫中告訴了讀者,原來路上有個賊人正在埋伏, 只因天使把賊人的眼睛蒙蔽了,爺爺那時才安全走過。簡約的文字加上具有細節和童趣的圖畫,形成奇妙的文圖互配。以形象化的天使比喻天主對我們無微不至的愛,讓孩子更能明白耶穌時常和我們在一起。
即使我們相信耶穌跟我們在一起,人始終有軟弱的時候,當面對傷心、難過、恐懼時,有時也會懷疑耶穌是否離我遠去了。這跟我要介紹的第二本繪本,情節也有相似之處。
《Owl Babies》講述三隻小貓頭鷹在夜裡醒來,發現媽媽不見了,他們由最初的擔憂,漸漸變成胡思亂想:媽媽怎麼還沒回來?她會不會給狐狸抓了?她迷路了嗎?她們愈想愈害怕,連鎮定的大姐也開始懷疑起來,小弟則不斷的喊著「我要媽媽」。最後大姐要大家一起坐在樹枝上等媽媽,她們閉上眼睛祈願媽媽回來。果然,媽媽飛回來了。
媽媽回來以後,說了兩句很有意思的話: 「為甚麼大驚小怪呢?你們知道我會回來的。」(What's all the fuss? You knew I'd come back.)我感覺這好像是耶穌跟我們講的話。我們常常因小事徬徨失措,認定一定是耶穌已經離開我了,才讓惡人如此猖狂。其實天主可能已有安排,用我們無法預料的方法來保護我們。他要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知道人子有天會回來。只要耐心等待,我們總能明白他神奇的計劃。
對孩子來說,期待媽媽回來的故事能引起共鳴,也易於理解。共讀繪本以後,可以跟孩子談談以下的問題:
- 你試過「不見了」媽媽嗎?在甚麼地方?甚麼時候?
- 「不見了」媽媽的時候,你有甚麼心情?
- 你想媽媽發生了甚麼事情?
- 你會不會擔心媽媽不再回來?
- 後來媽媽有沒有回來?你看見她的時候,你有甚麼反應?
- 你認為媽媽會離開你不管嗎?
透過孩子分享心中的感受,讓他們明白即使我們有時候看不見媽媽,感到擔心和焦慮,但媽媽始終會回來。媽媽不會放棄孩子,何況是天主呢?
•善用繪本啟導兒童系列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