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紛擾中負起君王職務

期數
3849
刊登日期
2017.11.24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1 月 26 日 基督普世君王節

本主日是基督普世君王節,此瞻禮源於一九二五年,當時歐洲地區世俗主義盛行,不少人追求物質享受,反而忽略靈性生活,加上戰事出現,民心不安。

當時教宗庇護十一世於一九二五年聖年即將結束時,頒布諭令,公定「耶穌君王的瞻禮」,讓各地信眾公認耶穌基督是至高之王,承認他有統治萬民和個人的權力;而信眾公開宣認耶穌是救主,則是祈求基督萬世君王,使大地重新恢復新秩序,列國和平共處。(參教區禮儀委員會網站) 

九十年後今時今日的香港,也出現著困擾港人的事,讓教徒容易在困惑中忘記當聚焦於耶穌基督身上。

全國人大常委會十一月初把全國法律國歌法納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中,而特區政府亦表明會在適當時間開展本地的立法程序。

在天主教社會倫理中,天主教徒和國家公民的身份,兩者可以是沒有矛盾的;一位好教徒,往往能夠在推動社會公益上善盡己責,貢獻社會大眾,成為好公民。

至於另一項重大事件,是立法會剛通過一地兩檢議案,事件涉及香港本地的司法管轄權等重大議題,而政府則強勢推行此安排,最終在立法會建制陣營的贊成下通過議案。

就此一地兩檢課題,香港大學法律學者張達明出席一項教會講座時便指出,政府的建議是要香港放棄本身的管轄權;令人不安的是,「中國人大常委根據《基本法》第二十條, 授權香港政府立法放棄管轄權,做出違反甚或凌駕《基本法》的事,這變相是人大常委授權特區政府違憲。」

以上兩件社會事件,都反映出在回歸二十年之際香港人的不安: 種種社會事件都衝擊著以往「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

其實,香港人對社會前景的信心,在政治上很大程度是涉及一國兩制的落實,這也反映在港人的身份認同之上。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本年中的調查,便顯示出香港市民對「香港人」和「中國人」所持態度:調查指六成三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廣義的「香港人」;四成選擇了「香港人」和「中國人」的混合身份;三成半則認為自己是廣義的「中國人」。

由此可見,香港市民並沒有必然抗拒中國人的身份;但若掌握權力者硬要把國家的觀念推到極致,或力圖把國家與人民對立起來,諸如是以國家之名而削弱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等,自然會令人們對高壓強迫的手法反感。

基督君王節,既道出信眾當把基督重置於生活的首位,也邀請我們合力建設地上天國,持守真理,活出領洗時的司祭、先知和君王職務—— 君王職務就是活出基督徒的信心和自尊,願意與教會一起服務世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