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若天】風雨同行

期數
3849
刊登日期
2017.11.24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1 月 26 日 基督普世君王節

 

瑪竇福音的記載,把我們今天所聽到的比喻,放在耶穌受難前所說的最後一個比喻,是意義深長的。比喻不只是比喻,而是很快就會實現的預言。不多幾天,祂就真的進入了饑渴、無衣、無靠、被囚、被刑,最終被殺害的境況中。直到今天,中外各處,事件仍在重複,耶穌仍在被難。甲年禮儀年到這裡就要結束,耶穌的教訓,要求我們詢問自己:我們看到祂沒有?我們所信、所關注的,應怎麼改善? 

聽說香港貧窮綫下生活的人口,現已超過一百三十五萬人,數字大概假不得,因為是由政府公布的,實際情況可能只會更壞。有意見認為是因為香港正在急速老齡化, 如果可以延長退休年齡,讓年長人士,繼續或重投勞動市場,增加多一點收入,情況就能改善。這建議當作茶餘飯後的笑談吧,因為其中顯示著以市場經濟為主,扶助弱勢變得次要的心態。問題並不簡單,當中除了就業之外,也涉及家庭生活津貼、通脹等。我相信我們追求的不是福利主義,而是一個有關顧、共融的社會,更何況在數碼世代,怎麼才能擺脫疏離、拉近貧富差距、改善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或許可以趁機想想:怎樣推動更多官、商、民的協作,不至給人一個叫長者再戰沙場的感覺。

每人都希望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和被尊重的一個人,不管長少貧富,也應該受到鼓勵,獲得一個可以一展所長的平台,成己助人。長者中,有許多是具有多樣經驗的,譬如可以協助年輕人,增強語文能力和家居知識,甚或創業;青年人可以協助長者進入數碼世界;我們總有合作互惠的空間。如果我們只看到經濟,認不出在困難中的耶穌來,將來如何在基督的光榮中,說明我們曾經與祂一起風雨同行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