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尋根行
十月廿三日參加了我們修會(按:寶血會) 舉辦往「惠州、淡塘、一條龍」尋根行,目的是重踏我們前輩修女傳教足跡,為能永續先賢們的福傳心火。同時也特別為我們葬於淡塘的傳教呂依撒伯爾修女掃墓。這次旅程給我一個很有意義的回憶。
修會初期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是下鄉傳教, 前輩修女們會兩個兩個被派遣往鄉間去。我們此行,先是到惠州。在大陸改革開放前,楊、陳兩位修女已在惠州傳教,在文革時,曾被批鬥,受過不少苦。還記得年紀較輕的陳修女曾被批准回港,但因楊修女不被批准,陳修女因而堅決留在國內陪伴楊修女。曾有一段頗長時間,我們與她們失去聯絡,下落不明,甚至傳言她們已經去世。後又經過一段長時間,才尋回她們的消息。
大陸開放後,我們非常開心可以往國內探訪,先頭部隊當然是由當年的會長修女前往探視,但因彼此相隔多年,且她們都未見過會長, 為幫助彼此相認,會長與兩位以往曾與她們生活過的年長修女同行。聽說彼此相認的那一刻,實在感人,尤其當修女介紹會長給她們認識時,大家更抱頭痛哭不能自已。
及後修會安排我們輪流到惠州探望兩位修女,一方面為陪伴她們,另方面體驗她們的精神。我也有機會探望過八十多歲的楊修女和七十多歲的陳修女,她們住在破舊聖堂隔鄰的一所小樓房,生活清貧,連厠所都沒有,大小二便是以灰土蓋,睡覺和祈禱都由那搖搖欲墜的梯子爬上閣樓。雖然如此,她們卻精神飽滿,活力充沛, 特別談及天主時,更生氣蓬勃。日常生活單調, 沒有任何娛樂調劑,記得當時會長擬購一座電視給她們,卻被她們婉拒,她們唯恐有了電視後, 村民來相聚時,會投入電視,再不會分享生命的話語和講天主的事理了。多感人的精神啊!
當年陳修女曾治養數隻母雞,每次修女們探望她們時,她們會把母雞生的蛋送給修女,這是她們最珍貴的禮物。另外,陳修女每天會煮一隻蛋給體弱的楊修女補充營養,但自己卻不吃。餘下的蛋,她們會送給村裡體弱多病的村民。這真如聖經中耶穌所讚賞的窮寡婦。
奈何因當時國內只准短暫的探視,不許久留。因她們年事已高,我們無法親自照顧,修會多次擬申請她們回港,都被她倆婉拒,她們覺得仍能自我照顧,希望有生之年能陪伴當地居民, 與他們同甘共苦,繼續為天主作見證,修會尊重她們的意願。及後因著兩位修女無法再自我照顧,終於回港安度晚年而終。她們的一生,真的活出了寶血會犧牲修和與弱小者同行的精神,這份精神永留在我們心中,給我們最珍貴的典範。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