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士合寫新書 探討中國歷史信仰課題
(梵蒂岡電台訊)十三位歐洲和華人耶穌會士共同撰寫《在中國的靈魂內:智慧、歷史和信仰》一書,探討中國教會課題。
耶穌會《公教文明》期刊主編斯帕達羅神父(Antonio Spadaro)十一月十八日,在羅馬召開新書發表會,他在開場致辭中表明耶穌會士始終熱愛中國, 這方面的偉大楷模是利瑪竇(Matteo Ricci);再者,由於中華文化、西方文化已經持續彼此學習良多,因此在衝突的時代,他們蒙召投身於相遇的文明,如同教宗方濟各多次祝願的。
耶穌會斯帕達羅神父說:「教宗在接受《亞洲時報》訪談時表示:『西方世界、東方世界和中國具備一切維持和平平衡的能力,以及予以實踐的力量。』教宗所指的平衡,並非某種妥協或瓜分的結果,像是在雅爾塔(Yalta)發生的那樣,而是對話和相遇的成果,即文明的對話。」
聖座新聞室前主任隆巴爾迪神父(F. Lombardi)表示,此書的誕生遵循利瑪竇使命內固有文化的基本共同原則——友誼,而這份友誼使利瑪竇不同於許多在中國的殖民者和掠奪者;教宗方濟各對中國的友誼也是真誠無私的,有別於某些世界強權。也因此,中國人十分重視教宗方濟各的訓導,尤其是《願祢受讚頌》通諭。
隆巴爾迪神父表示不否認和睦共處的困難和問題,以及文化大革命的過度暴力,但中國近幾十年發生了很多轉變,尤其在教會方面;許多人都期待聖座和中國政府此刻的接觸得以邁向那啟動有建設性的轉變進程。
這位聖座新聞室前主任強調,在中國的天主教會必定「完全屬於中國且完全屬於天主教」。
這位耶穌會士說:「從在中國的教會觀點,以及從普世教會觀點,誠如多位教宗所闡明的,在中國的天主教會無疑能夠且應該同時完全屬於中國,並完全屬於天主教。她與普世教會的關係沒有政治性,只有宗教性和精神性。基督徒生活和福音宣講完全融入中國環境內, 非但沒有任何矛盾,反倒恰好能確保教會的獨特活力, 進而保障她對社會和國家新穎又積極的貢獻。」
歐洲委員會前任主席普羅迪指出,中國進步的核心是「合作成長」;合作不是中國屈服於西方的標記,而是展現雙方的平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