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與瑪利亞同眠
十一月仍是德國埃森的秋天,天氣時暖時冷,大概徘徊在五至十五度之間。若然溫度超過十度以上,很多小動物都會走出來開派對。
我的宿舍在小鎮的山邊,景色怡人,但同時亦吸引不少小動物小昆蟲與我同居。牠們吵鬧的聲音令我徹夜難眠。
有時候自己困在房內,不期然會打開窗呼吸新鮮的空氣。但每次當我打開窗後便「引狼入室」,心情十分矛盾。最近便出現了不少瓢蟲在窗邊外開會。
這隻瓢蟲德文名叫Marienkäfer,英文名叫Ladybird,意譯是「瑪利亞的披肩」。那為甚麼叫瑪利亞有兩個說法,一是從前在歐洲有很多農作物都被蟲害影響,農夫們都向瑪利亞祈禱,不久農夫在田園中看到這種瓢蟲,農作物不但沒有受蟲害反而奇跡地繼續茁壯成長。第二種說法是牠們的外殼像瑪利亞的披肩,單純的顏色中帶點黑斑。
也許我們沒有留意,在很多兒童畫冊內也出現牠們的影子。德國的小孩子非常喜歡瑪利亞瓢蟲,甚至有不少兒歌或詩集讚頌和欣賞牠們, 可是我實在未能與牠們產生感情。
當天氣開始驟降的時候,瓢蟲們都要找地方過冬取暖。而牠們取暖過冬的方法是成群結隊黏在一起,例如在門邊窗邊。尋找窩居本來就是動物界的本能,但牠們成群結隊黏著地走來走去,令我有點難接受。我曾經嘗試表示友好,以積極不干預的政策讓牠們留在我房窗邊,可是種族不同,看來牠們不明白我對自我空間的渴求,每當牠們蠢蠢欲動地跨進窗框走進我的房間內,我都不期然向牠們動武,繼而殺生。
連日的戰爭令我有點罪惡感,終於在上星期我投降了。由於我通常於早上五時起床,天氣非常寒冷,我特意在最低溫的時候打開窗,交替一下房間內的空氣,再關窗,我想這樣我們應該可以絕交吧!
誰不知在昨天晚上,我發現床舖上烙下牠們的軌跡,深感驚訝!原來牠們曉飛的!神不知鬼不覺飛進了我的房間,特意與我同眠。
有同事笑說也許是因為我的房間太溫暖,也有可能是因為我的床舖顏色鮮豔,也有可能是我的殺氣太弱。到底原因為何我實在不知曉,不過牠們本年度不太受廣大德國人歡迎,深受廣大報章報導。牠們成群結隊黏著地走動,令不少農作物也失收,以及影響嬰孩幼童在公園內的活動。瑪利亞瓢蟲,看來已失去了當年的威風,現在成為公敵。
瑪利亞瑪利亞,請你別再與我同眠。飛回去屬於你的草叢中吧,找尋真正屬於你的窩居。
寄自埃森╱作者現於埃森教區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