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活出生命的意義

期數
3853
刊登日期
2017.12.22
作者
文文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2 月 24 日 將臨期第四主日

古人曾把人分三等,即是:上等之人生而知之;中等之人學而知之;下等之人學仍不知。這是否把人的覺知能力界定,且由此分析,人是怎樣學到知識的呢? 

自幼年被教育要努力學習,就要心到、眼到、耳到、口到和手到,並從成長的經驗,收到,學過,不如做過、做過不如錯過,錯是反面教育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今日的教育大多是單向的,背誦為首,分數為重,可憐下一代就被這種教育害到連自己生存的目的也模糊了,但求入名校,取科科成績A+, 高分萬事足,憑高分數入大學。然後,不知所謂地投進社會,又以「車仔、屋仔、老婆(老公)仔」為目標去追逐,在一切都如願時,便追求銀行存摺中的銀碼日升或股票順景,若遇失意便放棄生命。唉!這真是無意義的無根世代! 

要讓孩子活出生命的意義,就是讓下一代活得精采,跳出世俗塵網。其實,人有生必有死,生命只是一個由生到死的過程,能認真活出生命的意義,就要先訂定一個生活的目標:生命因為追求卓越而精采,要讓短暫的生命能活出意義來,這不關乎成績分數,站得高而看得遠,把活在當下的質素提升,將要做的日常瑣事做得好,因時常覺到自己做得對,而滿意自己的行為,感到開心,洞悉上天給予的生命任務:該做的、必須做到好,就以全心全意把它做得妥當,做得好,這是使自己感到滿意,能欣賞自己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如何培養這樣的孩子,就要從小陪伴他╱她,藉生活的點滴薰陶他們, 由發生在身邊的事情啟迪他們。例如:艾力遜(Erison)人生八階中的第二階的肛門期(幼小孩子即一歲至兩歲),若能使以耐性訓練他們,在大、小便上適當的排放到廁所(痰盅)中,就要讚賞,親親他或給他翹起大姆指, 使他感受到被疼愛,他就會每次都會對要便溺有所表示,習慣了就成為他長大後負責任的培養,吃食又是由他自己來,不要成人給他餵食,因為吃食是人的需要,每次玩耍教他收拾玩具等。每件事都是他們的任務,千萬別假手於人。及至他們長大,凡事都要求他們親力親為,這是愛的行動。有弟妹出生要及早培養孩子作為兄姐如何愛錫弟妹,協助母親照顧BB,有老人家逝世,更要啟迪他們,生命是有限的,要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凡事與孩子分享,有開心時共歡樂,有困難時齊分擔。父母是孩子的啟蒙導師,身教與言教都要一齊共用。同時,家中上和下睦,鄰居和氣共融,父母的好榜樣直接影響子女。父母要求子女們活出生命的意義,就要自己先實行。其實,要他們好好地活著,就極好了!不必奢求成龍成鳳,樂天知命,自強不息,便足夠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不需為兒孫作馬牛。每一個生命都是天賜,每個孩子都有一位天使守護,他們都長著隱形的翅膀,真愛子女,為他們好的,就要放手,讓他們展翅高飛。他們會在自由的長空中,創造更美好的世界,活出更意義的生命。

領孩子與幸福相遇系列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