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看見窮人
古人以「窮在路邊無人問, 富在深山有遠親」,來描寫現實世界的人情冷暖。這句話告訴我們, 雖然窮人時時在我們身邊,與我們擦身而過,甚至與我們一起生活, 可是我們卻沒有理會他們。相反,縱然富貴人家,居於深山,我們還是與他們攀親帶故。
在剛過去的「世界窮人日」,我參加了由《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舉辦的「七天貧窮」體驗活動,並有機會與部分參加者一起,作了一些交流和反思。其後,我把以上的諺語,賦予一點時代感,我把它改成「窮在鬧市,斷六親⋯⋯」。
原來,在體驗的過程中,有很多參加者分享,他們是如何在堅忍中、掙扎中,用盡洪荒之力,拼命地撐著。當然,有的可以捱到終點;有的卻中途失敗了。綜合他們的分享,絕大部份的失敗原因,就是在過程中,有突發的事件。不過,那些突發的事,也只不過是一些很普遍、平常和瑣碎的事。譬如是遇上親朋好友的慶生會;有朋自遠方來的洗塵宴;紅、白二事的人情、帛金……等等。誰敢說這些平常事不重要,是可有可無的事,就連小孩子,也知道人際關係的重要,那是人的基本社會需求吧!這讓我想起了,香港曾經有一系列,以描寫新界某地區市民的貧困生活。他們在孤獨、無助、脫節和歧視中,受盡煎熬和傷害,最後釀成很多家庭和社區的悲劇。
其實,仍有不少的人,認為解決貧窮,就是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上,做些金錢和物資的紓困而已。然而,在現代的社會如香港,生活的需要變得十分複雜,單靠慈善和救濟的工作,是不足夠的。一如世界知名的社會創新大師戴維.伯恩斯坦(David Bornstein)所說︰ 「貧窮不只是欠缺金錢,而是欠缺生活意義的感覺。」這句話讓我們更能明白,今天的貧窮問題。原來,生活在窮困中的兄弟姊妹,他們的生活意志,可能每天都在消磨著,甚至愈來愈失去感覺、失去希望。
因此,我們「看見窮人」嗎?他們在不同的時代、文化、環境中,向我們呈現了。可是,現在的貧窮,已不只是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的問題,它更是一個公義和生命的問題。天主在福音裏告訴我們,耶穌看見可憐的人,隨即動了憐憫的心,繼而把感受化成行動。
最後,我想分享一篇文章,名為《少了正義,慈善只做一半》,這教我有很大的牧民啟發。文章提到單靠捐助和給予,而逃避討論社會的不公義;拒絕政治的參與,為有效地幫助窮苦大眾,是作用不大的,甚至會徒勞無功。所以, 我鼓勵弟兄姊妹們,要支持教區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的工作,多參加和留意,勞委會的活動和消息。這更能幫助我們有效地、正確地,踐行福音中的「關顧弱小」的邀請。
- 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供稿╱ 作者溫國光神父為勞委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