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的文明(上)

期數
3856
刊登日期
2018.01.12
作者
凌君慧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1 月 14 日 常年期第二主日

在仁愛傳教修女會於Asco區的殘障智障男孩之家服務,相對在病患及垂死之家服務要忙,義工一直就只有我和好友寵寵兩人,朝八晚六,有午餐時段,但沒有小休,沒有每週例假,午餐時可以出外走走,若要到遠一點的地方看看,就要狠心逃工出走了。

昨天(二零一七年十月十一日),我和寵寵就決定自己放自己假,坐小巴(這裡的小巴叫「normal taxi」,計程車叫contract taxi,但平日在家舍附近難得一見)出去見識一下這裡的輕鐵和大小市集。逛著逛著,發現除了本土特產是埃塞出品,汽車大都是日本豐田外,其他的大部份東西,包括衫褲鞋襪、家品文具、插頭電池、電器手機、基建鐵路、甚至滅火器, 似乎就只有一個出產國——「C H I N A」(中國), 難怪無論在家舍還是在街上,走到哪裡都不斷被叫CHINA,或被模仿說中文。坐輕鐵時,車長還跟我們用普通話交流,說在天津住過,流利的普通話相信是在大陸受訓駕駛列車時學的。

在這個充滿著中國製造的異國首都,還以為會碰上許多來經商做生意或定居的中國人,但來了阿迪斯阿貝巴三週了,奇怪還未遇上一個中國人,沒看見一家中餐館,究竟一帶一路把中國人帶到哪條路? 

香港朋友透過電視知道關於一帶一路為埃塞俄比亞帶來發展,紛紛問我這裡是否已經變得很文明。

我想,若果說物質文明,除了地鐵,我暫時還未看見中產標記如大型超級市場、摩登購物商場、國際品牌專賣店、麥當勞星巴克之類的連鎖店,看見最多的反而是鐵皮屋和地攤市集,至於沙漠地區人民的生活情況,多年來根本沒有大改善。

但若果說的是人民文明,我覺得埃塞人善良好客、乾淨整潔,守規矩不插隊,對人熱情有禮,對陌生外國人也絕不吝嗇施禮問候。埃塞人最愛以Salem彼此問候,然後大力握手再行碰肩禮,同性之間更會擁抱後行碰臉禮,互相認識後,見面時會熱情擁抱互相親臉,這樣親熱地打招呼,我害羞,還在適應當中。家人朋友一直擔心我在這裡的人身安全,來到後發覺遇上的本地人都很友善,有一種都市人沒有的樸實, 在地道餐館或咖啡小店被邀一塊兒吃喝聊天是常事, 在街上問路找著語言不通的也會幫忙到底。心熱的埃塞人,令人感動。

至於精神文明方面,更加源遠流長。埃塞俄比亞可以說是人類的搖籃,遠古直立人骸骨L u c y就是在這裡被考古學家發掘,遠古人類就是從這一帶走出非洲;三千年的埃塞文明史可追溯到古埃及的歷史紀錄;其西元前一世紀的阿克蘇姆王朝,更與羅馬、波斯和中國並列為當時的四大強國。至於信仰方面,埃塞俄比亞是少數歐洲以外的基督教國家,埃塞人大約在三百三十年認識基督,但據傳說三千年前早已認識上帝。根據埃塞俄比亞基於舊約聖經關於舍巴女王曾上耶路撒冷向撒羅滿王問智慧的延伸(列王紀上十章),這個「南方的女王」(路加福音十一31 )就是埃塞俄比亞女王,傳說她跟撒羅滿王發生關係並誕下曼涅里克一世,即埃塞俄比亞的第一任國王。埃塞美男美女特別多,而且膚色比其他非洲各國的較為白, 極可能是三千年前猶太非洲的混血結果。

但願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不會把埃塞俄比亞本來的人民文明和精神文明扼殺,不會為了讓一小撮人富起來而犧牲了大部份的貧窮人。

我祈求,物質的誘惑,不會把虔敬樸實的埃塞基督徒,轉化成虔敬拜金族。

  • 出走埃塞紀╲作者為天主教教友傳信會傳教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