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我們的偏見有多累事
常年期第三主日 【為基督徒合一祈禱】(乙年讀經)
讀經一:納三 1﹣5,10 ∣ 答唱:詠 25 ∣ 讀經二:格前七 29﹣31 ∣ 福音:谷一 14﹣20
可能大家年輕時, 曾經和同學因雞毛蒜皮小事鬧翻,然後跟對方說:「我以後唔同你玩! 」不過, 別扭幾天,你們不再鬧不和,又和對方在操場跑跑跳跳,玩得不亦樂乎。
人大了,你和家人、朋友、工作伙伴,可能只是為了些許歧見,大家消磨了童年時那份寬廣心懷,彼此鬥得面紅耳熱,最後終其一生,反目成仇。
其實回首往事,你發現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是出於自己的偏見。因為這份偏差,帶來不能補救的無奈,值得嗎?
約納的偏見
本主日的讀經一,記述天主委派先知約納到尼尼微城,宣布這城因罪惡而陷落的消息。天主希望尼尼微人迷途知返。
約納認為尼尼微人屬於異民,不應得到天主的救贖。於是,他拒絕接受天主的差遣,甚至要逃走。往後,即使他完成天主的命令,但仍心有不甘,帶著滿腔怒氣,埋怨天主,更請求天主收回他的性命,因為他自覺此時此刻,「死去比活著」為他更好。
約納最終看到尼尼微人皈依,本應高興感恩,但他卻為此不悅,大發雷霆, 原因就是他對尼尼微人有偏見。我們多少時候,出於個人的偏執,而不肯接受天主的旨意。又或者強行將個人意願,蓋過天主,讓自己做主作王,去掌控一切。有時候我們十分矛盾,口裡說相信天主、愛祂的誡命、相信祂是我們的生命之主,不過,只要困難一現,團體成員間可以為芝麻小事,信德、望德和愛德,就崩壞如山倒。
耶穌的召喚
本主日的福音,記載耶穌召選門徒的過程。作者刻意展示一個模式,就是:耶穌親自召叫,四人慷慨立即回應。
福音的描述,四位宗徒有自己的漁船和傭工,我們可以估計,他們的經濟條件不俗。不過,他們始終是漁夫,社會地位始終較低。不過,耶穌召選門徒,從沒有以世俗眼光來衡量。人看外表,天主看人心。耶穌就是看出,這幾位漁夫,一如其他人,有他們的不足,但祂從他們身上, 看到別人看不見的美善。
我們在教會內生活,多少時候,與人合作,往往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別人,以唯我獨尊的心神與人相處。心裡總覺得其他教友,甚至神父也不及自己見多識廣,於是對別人百般嫌棄。耶穌從不介意一個平凡無奇的人,作為他的跟隨者,我們基督徒可有耶穌那樣的胸襟,去接待其他兄弟姊妹呢?
本主日,教會特別提醒我們作信眾的,要為基督徒合一祈禱。
教宗方濟各去年在聖座促進基督信徒合一委員會發言,鼓勵與會者積極地回應合一。他指出,基督徒合一是我們信仰本質的基本要求。我們祈求合一,因為我們一同向基督呼求;我們願意達致合一,因為我們要跟隨基督,活出祂的愛,分享祂與天父為一體的奧跡。
基督教合一
教宗提醒我們,基督徒要合一,而且是懷著盼望去等待合一的時機。他指出, 基督徒本質上是要合一的,因為我們生活是要展示天主的愛,而這份愛,就在與父同為一體時呈現出來。教宗強調「合一不是我們人性努力的成果,也非教會外交的產品;合一是一份由上而來的恩典。我們單憑自己無法達致合一,我們也無法決定何時及怎樣達致合一。」
教宗強調,真正的合一不是唯我獨尊,以我為中心,他明確指出:「大公合一的任務在於尊重正當的差異,以天主要求的合一來克服分歧。我們不該因為彼此有分歧而停滯不前,卻應一起設法消除這合一道路上的障礙。」
教會在梵二大公會議的合一文件︰ 《大公主義法令》提醒我們:在合一運動中首先應該改變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只有自己真正悔改了,才能希望天主聖神也會照樣改變別人,使大家愈走愈近,而達到合一的目標。
總結
耶穌當日在加利肋亞召選門徒,說: 「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耶穌召選人,一同為天國努力,從沒有計較對方的出身,沒有嫌棄對方的有限。要記著,祂本是天主子,卻從一個卑微的木匠家庭出來。因著我們原為一體, 放棄偏執和成見,成為我們基督徒要盡力的功課。嘗試不單憑雙目,而用心來看人看事看世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其實很美。主佑你們。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和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