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慈幼會李東彪修士發願鑽禧 教授工藝 服務青年 回應修道召叫

期數
3857
刊登日期
2018.01.19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1 月 21 日 常年期第三主日

慈幼會李東彪修士剛慶祝發願六十年,年幼時雙親因戰亂而相繼離世,他感激當年慈幼會神父和修士的照顧,修道人的表樣使他決心回應聖召,當上修士陪伴青年成長,「奉獻生活中所有事也為光榮天主,並去幫助青年」。

現年八十二歲的李修士七歲領洗,年幼時與父母和十兄弟姊妹住在旺角弼街,其時正值日佔時期,家人飽受煎熬,更試過幾天沒飯吃。記得曾有人送他綠豆餅,當他在街上吃著時,轉過頭食物已被途人搶走;當年在街頭不難見到屍體, 屍身上的衣服早已被人搶掠;父母更因日子艱辛而先後於四四年及四五年離世。父親過身時他才八歲多,他在神父安排下到香港仔兒童工藝院(現為香港仔工業學校)寄宿,「由那時開始我成為『慈幼人』至今已有七十多年」。

他在校內學習木工,每逢教會節慶學校也會有話劇,例如是聖母無原罪瞻禮、聖若瑟瞻禮、鮑思高神父瞻禮、進教之佑瞻禮等等,那時有一位對他很好的意大利修士經常請他一起搭戲台: 釘木框,打底色,神父和修士則負責繪圖,「我的課餘活動便是做佈景,我很欣賞修士的能幹, 喜愛青年,和他一起時沒有隔膜,令人感覺很親近,讓我感到回應聖召很美好,那時開始,我想成為修士」。

他形容寄宿時的十二年,「紀律嚴過警察學堂,神修好過備修院」。每天參與彌撒,主日兩台彌撒,晚上聖體降福,「我時常感恩,因在學時有人照顧我,不用我憂慮生活,校方又替我交付所有學費,並學習到不同的技能,這生活很快樂」。

甫畢業便進入修會

李東彪畢業前參與畢業避靜, 校長邱心源神父問他是否想成為修士,他一口便答應, 「一九五六年,在我畢業的那天早上參與畢業禮,下午便加入修院,預備初學」。

李東彪一九五七年宣發初願,六三年發永願,六○年他在香港仔工業學校教學,專門教授工科,又先後到澳門慈幼中學、九龍鄧鏡波學校教書,期間他有十年到美國進修和服務,包括修讀工業藝術學位課程,並在當地唐人街堂區服務等。九十年代他在協青社擔任福利工作員三年, 參與當時新開辦的外展工作,「那時每晚尋找流連街上的青少年,有些青年因家庭問題而出現行為問題,他們也不願讓父母知道行蹤,我們便默默陪伴他們」。

修道逾半世紀,他最難忘教學近三十年的時光,昔日的學生雖然家貧,卻會知恩,有六十年代畢業的舊生設立「關懷神長小組」,不時探訪會士,也曾邀請發願已過五十年的會士到加拿大旅遊,以感謝修道人的奉獻。他亦見證從前較頑皮的學生,現已有很好的發展,更投入慈善事業回饋社會。

擅長於工科與繪圖的李修士,早年已趁著聖誕節前和學生製作馬槽。馬槽由他設計,學生協助裝嵌:包括接駁電線、摩打、燈泡等,李修士喜歡善用現有資源,只以畫紙加上漿糊曬乾後, 製作出堅韌不易磨損的馬槽外框;又以摩打來移動裝置。

師生製作馬槽

他認為製作馬槽甚具教育意味,可帶出信仰幅度,青年又可從合作中訓練耐性,每次要成功焊接燈泡的過程也不容易,從中學習解難,「完成作品後滿足感很大,又能應用所學,學生也樂於參與其中」。

李修士現居於柴灣的慈幼會修院,平日負責駕車接載年長會士,剛過去的聖誕他繼續善用工藝才能,與舊生在修院製作大型馬槽。回想修道時光,他形容天主有如為他「度身訂造」,又引用鮑思高神父的話:「祈禱等於工作,工作等於祈禱」成為他的座右銘,「此話貼切地形容我去回應修道聖召的生命」。(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