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談談青年年

期數
3858
刊登日期
2018.01.26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1 月 28 日 常年期第四主日

去年十二月初將臨期起,香港教區開展了「青年年」。差不多兩個月了,初步來看教會內還未有很多轉變時,社會氣氛已令人吃不消。 

年初,學校假期剛結束便有數名學童輕生, 更接二連三揭發虐兒個案,無一不是令人痛心的消息。每有學童輕生或虐兒案時,政府部門的回應總離不開加重對前線工作者的要求或更新工作指引,間有增加資源,但鮮有長遠的策略以正視問題。於是,新的事件又淡化了社會對青少年的關注,該處理的問題又束之高閣。 

我們對「水來土掩」的處理事件方式習以為常,更沿用相同方式事件,期待再次奏效。可惜,我們忘卻這是個瞬息萬變的年代。「個個都要讀書,難道個個都想讀書?」;「個個都在結婚生小孩,難道個個都懂得與伴侶相處和教育下一代?」我們可曾認真聆聽及回應學童和青年夫婦的真正需要? 

面對今日的香港環境,舊手段難招架新冒起的社會問題。 

不少教會團體都有為「青年年」構思一系列活動,甚至把回應「青年年」的責任直接推到青年身上。這情況似曾相識: 多少次世青節或亞青節參加者回港後,教會團體便趕緊把他們請去分享,又或協助開展服務,甚至要青年肩負起籌辦大型活動的擔子。我們好像相信青年活動參加者都已完全掌握籌辦技巧,但當結果不似預期,青年或會備受批評,就連背後培育青年的價值也遭輕視。假若如此,「青年年」為青年帶來是福還是禍?

「青年年」將於本年十一月的基督君王節結束。在數碼年代,我們面對持續的轉變,轉變速度與威力比以往更大。當要停下來細心聆聽青年需要,繼續共同轉化,對我們而言或許是冒險的事,但肯定是值得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