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候洗者談皈依 強調陪伴關懷與團體感

期數
3859
刊登日期
2018.02.02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2 月 04 日 常年期第五主日

( 本報訊) 教區青年年內,本年復活節將有不少青年領洗,有教會人士表示,福傳有賴信仰團體陪伴與關懷青年,並要靠教徒的見證去感染他們。

近年來,香港教區每年有逾三千人在復活節領洗,而近日教區禮儀委員會兩次「候洗者聚會」,吸引約一千八百人參加;部份堂區有提供參加者年齡組別,這群組的參加者共一千六八百十一人,其中四十歲或以下的參加者有六百廿四人,屬較年輕的人群。

談到向青少年福傳, 出席一月二十八日候洗者聚會的聖歐爾發堂候洗者譚穎豐對本報說,他從公教學校中認識信仰,從中學習了基本的信仰知識, 他認為福傳的關鍵是幫助學生把信仰「真正融入生活」,這需要加強學生的求知動機,同時讓他們在團體中得到鼓勵。

青年候洗者: 團體感比科技重要

譚穎豐認為, 教會善用資訊科技,有助培育青年,然而,「青少年最需要的,終歸是團體的認同感,單靠科技與媒體不能帶出團體認同感」。

聖母訪親堂候洗者周汶璟說,福傳者耐心陪伴,讓他決意領洗。這位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生坦言,最初他不接受信仰,但校內的宗教活動,讓他希望多認識耶穌。更者,去年老師邀請他慕道,當時他正思考當繼續讀書還是開始工作, 幸得老師陪伴。

聖猶達堂候洗者陳栢康說:「社會時有倫理問題甚至倫常慘案⋯ ⋯ 坊間缺乏道德教育, 這份信仰對青年很重要。」他認為教會可多運用互動的培育方式,讓青年認識教會的倫理原則。

談到培育青少年,教區神父麥英健一月二十九日對本報說,教會當本著關懷去回應青年靈性成長的需要,並以見證去陪伴青年。

堂區神父談福傳:信徒應主動為青年作證

對於如何鼓勵新領洗青年參與堂區,麥神父指有堂區採用「師徒制」去陪伴新領洗青年,「同行不是只要求他們服務,而是讓他們感受到關懷, 他們也因此會邀請同學和朋友到堂區。」

他指學校有恆常活動,較易凝聚學生,但他明白緊迫的學習進度,有時會局限青年的信仰生活,「雖然這是知識型經濟社會,但缺乏靈性成長仍是不全面」,他鼓勵父母要給予子女心靈成長空間。

談到慕道團經驗, 聖若翰堂慕道團導師鍾玉芳對本報說,慕道在講授之外,也重視經驗分享,因此需要培養團體感。

一月二十八日的候洗者聚會上,禮委會主任羅國輝神父講解洗禮的形式及意義;而禮儀也是祈禱的過程,讓信徒偕同天上諸聖等禱告。

羅神父說,堂區會因應本身條件去決定洗禮的方式,而部份堂區甚至會搭建臨時的聖洗池;聚會上工作人員亦示範不同的浸洗方式。他又提到復活節夜間慶典的安排,以及代父母在領洗中的陪伴。(鄧) 

•相關資訊見 印刷被 第2版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