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人士談生死病苦 強調趁晚晴彼此相愛

期數
3859
刊登日期
2018.02.02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2 月 04 日 常年期第五主日

多個教會團體於剛過去的十二月九至十日假明愛專上學院舉辦天主教生命倫理研討會, 在多個範疇上探討如何照顧臨終病人及其家屬。現輯錄部份會期演講內容。 ——編者

 

(本報特稿)最近舉行的「天主教生命倫理研討會」上,教會人士談到疾病與生死時指出,面對生命將盡,基督信徒當幫助病患與家人加深愛的關係。

研討會於剛過去的十二月九至十日假明愛專上學院舉行,由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生命倫理資源中心及教區生命倫理小組等團體合辦,主題為「因愛而去、為愛而生——生命的延展:從生命的完結找生命的源頭」。

會期第一天反思疾病、痛苦、死亡的環節上,講者之一、聖方濟堂青年信徒郭倩衡分享說,基督徒面對生命中未知的境況,需要回歸信仰去尋找平安。

「早前祖母不時要入醫院,大家也當作『練習』。」她說:「某次情況頗差,從事輔導工作的我只能收起技巧, 陪伴祖母,沒有信仰她仍懂得說:有天主在,不用怕。那次又穩定回來。」她說每個人都要學習「說再見」,能時刻泰然面對死亡,才會有平安。

另一講者、明愛安老服務總主任余美玉分享同工推行「寧安服務」的經驗,她指生死教育不單能幫助長者善度晚晴,也能移風易俗,讓社會更正面看待死亡。

明愛「寧安服務」  推動長者生死教育

余美玉指寧安服務幫助長者認識並安排身後事,也提供生死教育,幫助他們安享晚期照顧。她坦言,願意參與該服務的同工最初不多,後來同工愈來愈接受,服務團體也跟長者建立緊密關係。她指有五百多人登記,均為明愛安老服務使用者。

「我們幫助長者生前擬定身後事安排,達成未了心願。」她指這團體透過培育讓長者學習更愛惜生命,同時追悼已離世的服務使用者。她指該服務涵蓋殯殮計劃、關顧、臨終陪伴, 建立了社工及義工的跨團隊合作。

香港紓緩醫學學會榮譽顧問謝建泉醫生在港推動生死教育,他指末期病人雖然絕大部份都不能康復出院,但他們是社會最需要關心的人,他鼓勵各方聆聽並回應他們心底的渴望。

談到醫院處境,紓緩治療專科護士賴芷君博士分享末期病患個案時指出, 病人及其家屬於有限的日子中一起學習去愛,能讓病人過得更無憾。天主教徒賴芷君說,醫護團隊除了醫治病人,也成為病人與外界溝通的橋樑。

生命倫理資源中心副主任、兒科醫生阮嘉毅則強調醫護人員應具備同理心,懂得與家屬溝通。

談到對長者及晚期病人的日常照顧,與會者、來自台灣的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牧部副主任石台華修女(M. Stawasz)對本報說,當地已發展出有系統的社區及家居照顧模式,讓病人在較舒適的環境,接受家人照顧及護理人員上門支援。

來自香港、在加拿大教會服務的兒科醫生鄔維揚終身執事說,信仰能讓病人更正面對待生命,而家人及公教醫護的支持亦見重要。(鄧) 


 

生命倫理研討會 兼論臨終照顧與殯葬

(本報特稿)天主教生命倫理研討會十二月十日的會期探討臨終照顧與殯葬等課題。

羅國輝神父於演講中探討教會對火葬及土葬的原則,以及回應撒灰於紀念花園這「綠色殯葬」的社會趨勢。

羅國輝神父:殯葬重視為亡者祈禱

羅國輝神父引述教會文件指出,教會提倡把亡者葬在與基督信仰有關的地方,若選擇火葬, 則可安放骨灰於聖地等地方。

羅神父說,撒灰被指令人難於紀念亡者及為他們祈禱。

在大原則上,他引述禮儀文獻指儀式稱,當中需乎合對人及身體的尊重、肉身復活及永恆生命、讓個人及教會團體為亡者祈禱。他指教會曾用一百年時間討論應否火葬,而面對綠色殯葬的訴求,信徒思考殯葬安排時應參考這些原則,

因此,羅神父指信徒應思考綠色殯葬如海葬等,會否令人失去對亡者的長久紀念。

傳媒人陳曉蕾:臨終安排應尊重

另一講者、大銀力量總監及《大人雜誌》總編輯陳曉蕾的講題為「香港好走有選擇嗎?」她比較香港、英國、台灣三地的情況,探討臨終安排的不同選擇。

陳曉蕾指英國有家庭醫生及紓緩治療護士; 而台灣則選擇可以在家過身,並提供社區支援, 如專人上門幫忙最後一次洗澡,亦有視像看症、醫療隊到戶等服務。

相比之下,她指香港醫院服務雖然不遜色, 但在社區支援上已略差。她認為在華人傳統文化影響下,很少香港人選擇在家過身,但未來人口老化加劇,醫院難以處理時,情況只會日益惡化,其時沒有更多支援,可能會加重喪親者的情緒負擔。

談到病人的自主,她指香港病人一向可以選擇拒絕治療,卻有醫護人員誤解為安樂死。

陳志明副主教則講解「堂區如何幫助教友走好回天家的最後一程」,他以主教座堂成立的「晚晴慈悲小組」為例,指出相關牧民工作能幫助晚晴者接受天主的慈悲,並促進他們與親人共度最珍貴的時光;同時讓晚晴者適時領受聖事, 讓他們準備與天主相遇,也讓其親人加強信德和釋懷。

陳志明副主教:堂區陪伴臨終教徒

陳志明副主教亦以其父過身的經驗勉勵參加者,陪伴晚晴者時當相信死而復活的基督:「雖然過程很哀傷,但信仰給予人很大動力。服務晚晴者時強調講再見,因為我們都相信有天會跟離世者再見。」

問答環節上,參加者問及教會對胎兒生命的看法,陳志明副主教強調信仰認為胎兒從受孕中已是人,所以都要維護其生命尊嚴,故此天主教墳場現可安葬不足廿四周的胎兒遺體,教會方面亦會予以協助。

羅國輝神父說,教會葬禮具備治愈幅度,很多人陪生伴死時才得到真正平安。故此他呼籲信徒認真幫助亡者家屬,特別在葬禮上,為亡者能平安返回天主那裡而祈禱。(妤)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