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談「氣節」
期數
3861
刊登日期
2018.02.16
作者
秦思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2 月 18 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氣節」和「節氣」,雖然都是由相同的兩個字所組成的詞語,但它們的詞義卻絕不近似。「氣節」一詞,雖然看來好像是一篇討論時節和氣候的文章,但它絕不是「節氣」的同義詞。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不是介紹我國傳統曆法的文字,而是一篇有關做人道理的文章。
「節氣」,一如上期本欄所討論,是指二十個時節和氣候的總稱, 是中國古代訂立的補充曆法,用來指導農家,在不同的季節該怎樣理耕種事務。
「氣節」這詞語卻跟農務全無關係,詞義所涉及的是跟做人的志氣和節操相關。
「氣節」,指的是做人時的高尚志氣和節操。富有氣節者不會貪生怕死,不會向權貴乞求榮華富貴;即使面對敵對者,仍然堅持正義,在敵人或壓力面前絕對不會屈服或讓步。孔子所極度讚歎的「朝聞道,夕死可矣」,所揭示的正是這氣節的源泉; 諸葛亮和文天祥口中的「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以及他們的生平,正好是「富有氣節者」的最佳榜樣。
簡單點說,氣節,就是「堅持正義,有所不為的操守」。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