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一週蒙主洗滌 持守貞潔

期數
3861
刊登日期
2018.02.16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2 月 18 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回想起在一次講座中神父分享了一張刊登在美國社會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的研究圖片,印象十分深刻:在一所差不多全是白人的高中內,研究者訪問了校內八百多名學生,以藍點代表男生,以粉紅點代表女生,並將有十八個月以上親密和性關係的學生用線連上。眼前看到了圖片上出現了五百多個點點,除了一些零碎的連結,最震撼的是一個連上了接近三百個點的網絡。我不禁在想,如果研究在香港進行,情況又會如何?

的確,我們的社會上的資訊彷彿都充斥著不同類型的扭曲資訊,人們對性、愛和婚姻的界限也隨著社會上鼓吹的個人主義及自由的思想的影響而日漸模糊。而我們該如何應對這社會趨勢?

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提出的「身體神學」中教導我們要不斷淨化內心,使人能以愛去克服私慾偏情,讓身體這份性愛的意義能得以回復滿全,使人能再次透過身體而看到天主的奧秘。這正正是耶穌在山中聖訓所說的意思:「心裡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瑪五8)

我們能指導青年人的不單是性教育,而是整全的「愛的教育」。教宗方濟各在《愛的喜樂》勸諭中提醒我們應向青年講解「怎樣以不同的形式表達愛、互相關懷、保持溫柔和尊重態度,以及學習深入的溝通。這一切都有助培育他們學習完全和慷慨地交付自己,並藉著公開的承諾和肉身的奉獻表達這樣的交付。婚姻的性結合是完全奉獻自我的標記,並因過去的經歷而更富有意義」。

在四旬期的開始,我們除了在思考青年人的困難,也值得重新反思自己的生活:我們既藉耶穌基督的復活而獲得了救贖,我們應以身作則,在思言行為上保持純淨。因為耶穌基督的復活拯救了我們,並不是滌除肉體的污穢,而是向天主要求一純潔的良心。(伯前三21)

  • 教區四旬期運動籌備委員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