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但願社會永存公正

期數
3862
刊登日期
2018.02.23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2 月 25 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聯合國大會二○○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宣布,訂每年二月二十日為「世界社會公正日」(World day of Social Justice),今年的主題是「移民工人:追求社會公正」。移民問題可追溯至《舊約》時代,人們被迫離鄉別井尋找合理生活。國際勞工組織的資料顯示,目前全球約有二億五千八百萬國際移民,以及約一億五千萬國際移徙勞工。

《舊約》和《新約》都有不少關於因受壓迫而逃離家園的動人故事。《出谷紀》講述選民以色列人在埃及遭受奴役的故事, 他們痛苦無助,但全憑天主的大能,終於成功出逃,在曠野裡避難。四十年來,他們如流浪者般活著,沒有自己的家園。最後, 天主領他們安頓在他們終於可以稱為家的地方。

自此以後,天主命令祂的子民要特別關懷外方人:「對與你們住在一起的外方人,應看作你們中的一個同鄉,愛他如愛你自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外方人。」(肋十九33—34)《新約》縷述若瑟和瑪利亞帶著初生兒子耶穌逃往埃及的經過。我們的救世主本人就曾經以難民的身分生活,因為他自己的家國並不安全:「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瑪二十五35) 

聖經一直鼓勵眾人促進社會公義。而值得一提的是,「社會公義」是由耶穌會士塔帕雷利神父(Luigi Taparelli,1793— 1862)建構和推展的概念。在《新事》通諭中為教會引入關社思維的教宗良十三世,就是塔帕雷利神父的學生。

在香港,近年社會急速轉變,社會對外勞需求不斷增加,數以萬計外傭受雇於本地家庭。他們大部份是菲律賓人和印尼人, 也有來自斯里蘭卡、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外勞遭遇各種各樣的問題,從惡劣的居住環境、低薪,以至長工時,更有人遭受身體和精神虐待。

雖然世界社會公正日剛過去,但為基督徒來說,每天都應該是社會公正日。我們可以怎樣回應移徙勞工的需要?送上親切問候已經是個好開始;跟堂區外勞教友說幾句她們的母語,並以共同語言傾談,足以讓他們開心一整天;而為這些有需要的流徙者的福祉付出才幹與資源,為社會更是重要一步。皆因全人類在天主面前實屬一家,擁有平等的尊嚴和權利。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