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若天】倫常悲劇

期數
3862
刊登日期
2018.02.23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2 月 25 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每當聽到家暴、虐兒和涉及倫常的悲劇,總感到震驚、心碎,完全不能理解,人怎能這樣對待自己的骨肉至親?這些事件中,可以看到人的罪惡及其醜陋,總是率性而為,沒有顧及別人的生命與尊嚴。古代的河伯娶婦就是典型的例子。今天的讀經:亞巴郎祭獻自己的兒子,儘管現在對聖經有多一點點的認識,但是讀來仍然覺得惻然。天主既然連犧牲與素祭亦不需要,祂要的是一顆謙卑和痛悔的赤心,為何還要排演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點殘酷地說,其中的確有些趣味性的問題:為甚麼要到摩黎雅天主所指定的一座山上?為甚麼依撒格要背負全燔祭所需的木柴?甚麼時候有一隻公綿羊被纏在灌木中而竟然不動聲色?只要我們知道這故事說的是天父為我們祭獻了祂的兒子—自己的生命,便明白摩黎雅山就是加爾瓦畧山,有別於任何時間、空間中,人所能奉獻的一切,因為主耶穌背著木架、戴著刺冠,不動聲色的,在創世之初便已存在,為代替罪人作贖價。耶穌在最後晚餐後祈禱時說:「父啊,請賜給我在世界未有以前,我在祢前所有的光榮罷!」說的就是這故事;子的最大光榮,就是明白到父的愛,願意謙卑地貼合父的心。

我們總以為自己奉獻了許多,其實一切都是主的功行,若非在祂內,我們的奉獻有多大意義?主顯聖容時,門徒所說的話,是否有一點只看到目前,以為留住了耶穌、梅瑟和厄里亞,便能掌握救恩?但他們必須與主同行,下山重入人群中,不只是外在地自己守好法律、指點教訓別人,更重要的是謙卑地敞開心扉接觸人、細心體驗主的大愛。從社會中每天都可能發生在身旁的悲劇裡,理解到天主為了我們所作的犧牲,因而願意鞭策自己,求主幫助我們悔改更新,多一點關顧卑微弱小者所受的傷痛。或許我們一方面說著要保護家庭,另一方面卻在積極拆毀它,或消極地袖手旁觀。四旬期正是這樣的一個迎向新生的時期。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