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行】逾越劇本 不斷更新

期數
3866
刊登日期
2018.03.23
作者
文秀慧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3 月 25 日 基督苦難主日

回想孩子年幼時,最愛在家重複觀看某幾齣卡通片及電影,因而對故事情節非常熟悉,就連下一句對白、表情、動作,都可「同步演繹」。至於主題曲、插曲等,不論日語、粵語、英語歌詞也難不到他們,我和外子下班回家,兩孩子們隨時大唱特唱、手舞足蹈、七情上面。做父母的, 就成了孩子第一批聽眾和粉絲。孩子升讀中學後,已淡出「私家劇場」。要數經典電影、日本卡通、美國動畫中,最吸引孩子的,莫過於超級英雄故事,至今亦然。結局總是正義得以伸張, 邪不能勝正,仁愛勝過仇恨,實在大快人心。

走過四旬期五個主日, 我們來到「基督苦難主日」(聖枝主日),展開聖週,接著是逾越節三日慶典,以慶祝全年的高峰——復活節。這天除了紀念「耶穌榮進耶路撒冷」,更紀念「耶穌的苦難」,我們更有機會恭聽「耶穌基督的受難始末」,並參與讀「對白」,擔綱的角色主要是「群眾」,其他包括:大司祭、總督府的士兵,甚至路人甲乙丙。

我已領洗多年,禮儀年甲乙丙的循環已經歷十多回。我跟孩子一樣,對這位超級英雄的「故事」非常熟悉,情節早已劇透, 結局也已揭盅。現在要擔綱「群眾」這個不討好的角色,實在令人有點不服氣,難以投入。

曾參加一次退省,那默想方式別具啟發,有助我體驗耶穌的大愛,緊貼祂的步伐,將基督的苦難、死亡、復活,與自己生命接軌,讓我經歷真正的更新、逾越。

那次退省的參加者有慕道者、傳道員、教友,神師著我們選取一位在福音中出現的人物, 代入其中,然後自行加插該人物在耶穌苦路上與祂相遇的情節。慕道者尤其可選取那被耶穌治好的瞎子,井旁的撒瑪黎雅人;傳道員、教友可選取三次不認主的伯多祿,夜間尋訪耶穌的尼苛德摩,瑪利亞瑪達肋納,又或其他人物。按個人性格、經歷,這位福音人物不難選取;在生命不同階段,不同際遇,總可找到一位福音人物讓自己對號入座。

我選了瑪利亞瑪達肋納。憶起過去的經歷,勾起種種孤獨、恐懼、憤怒等情緒,有真正未撫平的傷口,也有無事呻吟、自怨自艾的時候……我就是如此赤裸裸走近苦路上的基督,成了「群眾」中的一個。

當十字架上的耶穌也問: 「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甚麼捨棄我?」我明白到耶穌甘願走進痛苦的深淵,「他所背負的,是我們的疾苦;擔負的是我們的疼痛」(依五三4)耶穌, 有「神」不做,卻要做「人」; 我們剛巧相反,不想做「人」, 卻要做「神」。多少次,我要逃避痛苦;多少次,我以為天主忽略我的案件⋯⋯的確,祂以十架救贖普世,如今,更準確的體會是:祂救贖我,釋放我。慈悲的主沒有改變我的歷史,沒有否定我的過去;所不同的,是我有了新的眼光,新的視野。這份神修練習, 猶如個人逾越的劇本。救贖奧跡, 不光是歷史事件, 卻穿梭時空, 且不斷更新。

若說耶穌基督的受難史是一齣經典電影, 那會是一齣互動電影,我們不可能做觀眾、旁觀者,必定是有份參與的一個,有名字有身份!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