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協助孩子發揮想像力
過去三篇介紹了一些充滿創意的繪本。試想想,其實孩子本來就是想像力豐富的小精靈,是甚麼讓他們變得愈來愈現實,腦中只充塞著實用的知識和數字?大人在孩子的想像中,究竟擔當著甚麼角色?以下介紹的繪本, 鮮明地點出成人在孩子想像中擔當的角色,值得家長們深思。
在繪本中,其中一個典型的格局是孩子在沒有大人的環境下,想像出奇妙童趣的世界,但當大人出現,幻想就結束了,像繪本《在森林裡》和《我最喜歡洗澡》,說的都是這麼一個故事。成人在這裡飾演了幻想終結者的角色。
在《我最喜歡洗澡》中,小男孩最喜歡洗澡了,因為他可以在浴缸裡跟玩具小鴨玩。除了小鴨, 浴缸裡還突然冒出了企鵝、大海龜、河馬和鯨魚, 河馬還請小男孩幫他洗澡呢!大家一起泡熱水,動物們都泡得滿臉通紅,非常舒服! 這時,媽媽的聲音響起來,動物全都躲起來,不見了。
動物無端從浴缸裡冒出來這回事,在現實中不會發生。但孩子的想像力能把沉悶重複的日常生活,幻想成奇趣的歷險之旅。成人跟孩子讀繪本,就獲得了機會,體會一個用眼睛看不到但可以用心「看」到的世界:
「小人國是存在的,雖然我們看不見, 但只要心中還存在有一絲想像力,那麼它就會駐足在我們心中。在小人國的世界裡,動物、玩具都會說話,這就是圖畫書的世界,是童話的世界—— 用眼睛看不到但可以用心『看』到的世界。」—— 松居直. 《我的圖畫書論》。
不想再當幻想終結者,那麼成人可以如何配合孩子的幻想呢?繪本《起床啦!大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小男孩托比睡醒, 聽到了一陣陣吼聲, 他跑到爸媽的房間一看,原來是爸爸打呼的聲音,聽起來就像大熊在叫。爸爸醒來,假裝自己是大熊,笑說要吃掉托比,然後就擁著托比這隻「小小熊」,假裝住在棉被熊洞裡,一起分享托比愛吃的小熊軟糖,還把家中的寵物小貓當成兇猛的老虎,展開一場冒險之旅⋯⋯突然,熊洞被掀起來,原來是媽媽要他們下床吃早餐!
繪者巧妙地將現實與幻想情節明顯以圖像區分,爸爸與男孩在現實中是人,在幻想世界中是大熊和小熊。這也跟孩子的幻想世界呼應, 他們有特別的能力,自由進出於幻想與現實之間。大人是刻意扮出角色來,孩子卻是實實在在的經歷。另一個巧妙之處,在於作者描繪出大人投入孩子想像世界的難度。爸爸在睡夢中被吵醒,最初只是應酬一下兒子,直到兒子追問熊住在哪兒,他才順勢跟他演起來。後來爸爸又敵不過睡魔⋯⋯
繪本中的爸爸努力敵過睡魔,盡力配合孩子,一起玩想像力遊戲。但在現實中,跟孩子一同幻想,談何容易?自己的工作、經濟壓力,加上對孩子學業的要求,大家早已壓得透不過氣來。何況成人早已遠離童稚時代,即使想重投幻想世界,卻常常不得其門而入。那該怎辦呢?我推薦大家跟孩子一起讀繪本,這是通向想像世界的秘密溪徑。
「孩子閱讀的時候,心靈活潑的程度,比成人強多了,他們的文化包袱少,主動的想像空間比較自由,能自由出入想像和現實的空間, 常會給文化帶來新鮮的空氣。如常與孩子閱讀繪本,對大人的精神健康和心靈也有提升、幫助。」——毛毛蟲基金會創辦人楊茂秀。
跟孩子共讀的美好經驗,將永遠存留在孩子的幸福記憶中,哪怕一天他也成為沒趣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