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復活帶來的希望
阿肋路亞!上主復活了! 聖週六復活節守夜禮中, 燭光禮高峰宣認基督的復活,也許是迄今最奧妙、最震撼的信息,提醒信友要記得基督戰勝黑暗和死亡的力量:「耶穌基督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重複著這句話太多,以至我們或許已經忘記這句話實在是多麼的奧妙。
《福音》的作者把他們所見的事情記載下來。每一個細節對他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當時門徒料不到耶穌復活。須知道,他被羅馬人殘暴處決,並且葬在墳墓裡。
當瑪利亞瑪達肋納看到墓穴空空如也的時候,便跑去把這一切事情告訴其他人。今天,該由我們仿效瑪利亞瑪達肋納的態度。我們也要趕快去分享這些不可能發生的美好消息: 天主使耶穌基督從死者中復活起來, 而且藉著祂偉大的愛,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社會可以獲得嶄新的境界和明確的方向。
門徒對耶穌復活這個消息的第一個反應是了不起的。伯多祿返回耶路撒冷,而且作出首個重大的基督徒講道。他告訴群眾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被處死且被埋葬的那位納匝肋人已經從死者中復活了。
這份對復活的信德,可以把我們轉化為充滿喜樂和希望的子民。這是唯一的原因,使教會的生命經歷了二十個世紀,即使是面對敵意和壓迫時,仍然是充滿希望和喜樂的子民!
同樣, 我們身處香港的基督徒,關注到輿論提及教廷與無神論中國政府商談時的種種,關注到教會能否不卑不亢地維護信仰原則;而當傳出中梵有可能就主教任命達成協議的消息時,亦有人心存憂慮。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忘記自已是「復活子民」的召叫,且在絕望憂苦中搖搖欲倒。
我們忘記我們是承受暴風雨的教會的一份子。但不要忘記救恩史, 豈能不斷重複以色列子民在卡德士巴爾乃亞的失敗,不相信天主(戶籍紀十三31–33)的路途?
以色列子民已經在西乃山安了營近一年,終於離開西乃山出發前往福地的時機到來!
可是,他們卻又擔心有可能在那些「巨人」的手上被消滅,在「巨人」面前感到自己好像是「蚱蜢」! 有一陣子,他們隨便地輕視天主曾經為他們所行的一切奇跡。
對於信德與勇氣,有一點是肯定的:信德需要勇氣,因為它是跳進未知的飛躍。正如教宗方濟各在二○一四年聖週所說:「耶穌的復活並非一個美好故事的幸福結局,相反, 正正是天父在人的希望破滅時介入。在一切似乎喪失的時刻、痛苦的時候、當許多人感到有必要從十字架走下來的時候,那正是最接近復活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