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在野】愛與慈悲 帶來復活的生命
復活期第二主日 【救主慈悲主日】 (乙年讀經)
讀經一:宗四 32﹣35 ∣ 答唱:詠 118 ∣ 讀經二:若壹5:1﹣6 ∣ 福音:若二十 19﹣31
本主日福音記載了耶穌復活後其中兩次顯現在門徒中間的事件, 彼此相隔剛好一星期。第一次顯現發生於耶穌復活當天晚上( 若二十19 — 23 ) , 而第二次顯現正是八天之後的事(若二十24 — 29 );因此,這一段福音安排在每年復活期第二主日讀出,便格外顯得有意義。學者大多認為這一章聖經,即若望福音第二十章,極可能就是若望福音的原始結束。
按福音敘述, 在復活當天晚上,「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若二十19 )其後耶穌就派遣了祂的門徒,說:「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若二十23 ) 這不是一般的日常對話,而是一個神聖而莊嚴的授命!宣告凡願意相信主又成為基督的跟隨者,罪就得以赦免,且稱為天父的兒女;唯有那些用自己的自由選擇拒絕基督者,就沒法得到天主為他所預備的救恩。
接著,復活的主「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若二十22 )這使我們聯想起天主在創世之初,「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創二7)復活的耶穌在顯現時,也同樣地向門徒噓了一口氣,代表著基督的跟隨者因耶穌復活所帶來的救恩,可成為天主新的創造,展開新的生命!
至於耶穌復活後第八天在門徒中間顯現的記載,讀者容易對多默產生負面印象,認為他信德不足!事實上,門徒懷疑耶穌是否真復活了?不單只在若望福音,甚至在其他福音書上也可見到(瑪廿八17 ;谷十六14 ;路廿四11 , 41 )我們不必對當時抱懷疑態度的門徒有過多負面看法,重點是我們今天聽到在福音裡,多默所作出的信仰表白(若二十28 )敘述中的,好像只是純粹多默和耶穌之間的對談;但背後的事實,卻表達了當時若望團體對耶穌復活的信仰:耶穌基督一方面是具備人性的主;另一方面,祂是具備神性的天主子。
要相信耶穌基督復活, 我們不能單從耶穌是人的角度來理解;相反地,我們必須相信祂是天主,因為祂已經從死裡復活。若望福音裡記載眾多的神跡故事(記號),其目的都是為了堅固基督跟隨者的信德,叫他們相信耶穌就是默西亞、是天主子,並使所有相信的人,藉賴基督的名可以獲得生命。(若二十31 )
從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蹟, 展示出天主對我們的愛與慈悲,亦見證了天主願意與人訂立盟約。祂不再記念人的罪, 又寬恕人的過犯,天主期望我們對祂的愛與慈悲有所回應。今天的第二篇讀經記載:「愛天主,就是遵行祂的誡命,而祂的誡命並不沉重。」(若壹5:3)我們既由天主所生, 只要我們有足夠的信德, 相信那位為我們死而復活的天主子,我們就能得勝世界。(若壹5:4—5)
基督徒應該可以活出跟世人不一樣的生活,因為我們跟世人所抱持的價值觀不一樣。從今天的讀經一中,認識到我們若讓天主的愛真正臨在我們中間,並讓它轉化我們各人的心思意念,我們就能預嘗天國的喜樂,過著在地如在天的生活。首先,我們需要邀請復活的主在我們生命中作王,又願意為主耶穌基督的復活在生活中作見證,再切實遵行聖經所教訓我們的,這樣我們就可以獲享真正的幸福。
今主日是慈悲主日,祈求仁慈的天主在這復活期間,使我們透過默想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跡,能深入地體會到天主的愛與慈悲。在我們不斷仰賴天主的仁慈中,願天主激勵我們能以祂的仁慈來對待我們身邊的人。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和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