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獻主會胡頌恆神父遠訪拉美宣講禁毒信息

期數
3869
刊登日期
2018.04.13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4 月 15 日 復活期第三主日

剛過去的十二月至今年一月初,七十二歲的獻主會胡頌恆神父(John Wotherspoon)探訪拉丁美洲,為的是帶出一個重要信息:提醒當地人民動去杜絕偷運毒品,務求不再有毒品帶家從拉丁美洲偷運毒品到亞洲市場。

胡神父在去年十二月廿六日在墨西哥展開行程,經過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蘇里南、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然後抵達阿根廷。

胡頌恆神父在一九四六年在澳洲布里斯班出生,在一九七三年進鐸。他一九八五年來到香港。教會內外人士對他亦不會感到陌生。

胡神父自二○一三年開始積極參與反毒品運動。二○一七年香港的《南華早報》頒給他香港精神獎,表揚他服務社會的傑出貢獻。

參與監獄牧民多年的胡神父接觸過不少毒品走私販,這些販子希望家人和朋友不要再將毒品偷運來香港,以免獲罪入獄。

在二○一二年,胡神父留意到香港監獄的坦桑尼亞裔囚犯,人數較此前一年有所增加。

牧養獄中走私販 了解偷運毒品問題

一三年頭半年共有三十三人在香港的機場持有可卡因而被捕,攜帶數量從五百克至兩公斤不等。根據香港法例,藏有六百克至一點五公斤可卡因,最高判刑可監禁二十年以上。

胡神父把在香港監獄的情況廣泛告知在坦桑尼亞人士,透過他們力勸當地人不要再偷運毒品,但未見成效,所以他決定要親自去跟進。

胡神父邀請其中一個坦桑尼亞裔的囚犯寫信,向外界分享他的遭遇和經驗。這封信說服力十足,當中亦有提及一些參與毒品交易的人。

胡神父也在他的網誌刊登了這封信,一星期內達五千人次瀏覽。他亦把這封信交給坦桑尼亞的主要傳媒機構。在往後八個月,當地能只緝拿到一名毒品帶家,但同時加強機場的保安和關口檢查。

在二○一四年,在囚的毒品帶家人數再創新高。於是胡神父在一五年前往坦桑尼亞,向當地報章、電台和電視台記者詳細解釋問題癥結和建議解決方法。在首都多多馬的大部份傳媒,都有廣泛報導神父所倡議的運動。

胡神父這樣解釋他致力杜絕毒品走私的原因:「在過往十年,有近三十位牧者可以在香港監獄提供宗教服務,我是其中的一位。近年我每星期到訪監獄五至六天。我認為各方應該防患開題於未然,所以我展開這個運動。」

他更於二○一六年前往肯雅和烏干達、一七年到南非、賴索托和贊比亞,推動這項反毒品運動。

數據顯示胡頌恆神父的運動漸見成果:二○一六年只有三名毒品帶家來自坦桑尼亞。至於所有非洲國家,一五年有四十七人,一六年有廿六人,而一七年大概只有八人。

被捕人數減少

胡神父認為被拘捕人數字下降,主要是因為傳媒圍繞這議題廣泛報導而引起關注,故此取得成效。

剛過去的一月,胡神父在巴西聖保羅作這次最後一尾的程旅,這是個由尼日利亞人操縱的犯罪集團據點。他留意到這集團負責把毒品偷運到中國、馬來亞、印尼、泰國和香港。

胡神父說:「其實我的服務對象是比較幸運的,因為在香港沒有死刑。定了罪的只是長時期收監。如果外籍人士在鄰近某些國家被捕,代價可能是槍斃。」

按照胡神父自己的紀錄,南美洲合共有一百四十個拘留犯,其中七十個是哥倫比亞人,其他則來自委內瑞拉、巴拉圭和秘魯。

關心在囚者

在拉丁美洲的三十日旅程中,胡頌恆有機會接觸傳媒,令販運毒品問題得以報導,他亦能夠聯絡上拘留犯親屬。

胡神父著囚犯給親屬寫信,之後替他們送信,回程時給他們帶回親屬的覆信。

神父解釋說:「這些毒品集團剝削窮苦婦女,假裝為她們脫離困境。他們之前只利用青少年,但近年普遍利用低收入婦女,包括孕婦和年老婦女,這些人因為家境貧窮而挺而走險。」

雖然事情來的悲慘,但神父清楚肯定,被拘留在香港的人相對是幸運的。因為香港的監獄管理算得上是全世界最完善之一:每日三餐膳食、有醫療福利,囚犯可以運動、進修和靠工作賺取收入。

胡神父努力的成果同時也備受不少批評,但有關意見並非來自他致力打擊的犯罪集團,卻是尋常百姓。他說:「最近大坦桑尼亞人稱我為劊子手,他們認為阻止毒品帶家運毒到亞洲,毒販會把毒品留在本土,令當地毒品和暴力問題變得嚴重。」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