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生命的讚歌

期數
3859
刊登日期
2018.04.13
作者
鄧笑寬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2 月 04 日 常年期第五主日

 

我的媽媽一九二三年在香港出生, 幼年喪失父母, 沒有機會入學讀書。十二、三歲就要出外謀生。

媽媽於抗日戰爭期間在工廠做工時認識我的爸爸, 後來結為夫婦。生育了五女二男。爸爸是一個五金工人,收入微薄,老板還時常欠薪,所以我們家境十分貧困,往往是以賒借度日。我們家窮,但有鄰居比我們更窮,媽媽也會將自己僅有的分給人。

一九六○年代香港的工業開始發展,街坊當中如果家裡有兩個十來歲的女兒去工廠車假髮,不到一年,就可以買到一層樓。我和家姐都在上中學階段,但媽媽並沒有要我們停學去工廠做工賺錢,仍舊咬緊牙關生活, 繼續讓我們讀書。後來政府開始為低收入家庭興建公屋,我們家被抽中,可以入住「牛頭角下村」。當時我們住在灣仔,最年幼的弟弟剛考進了「聖保羅男女校」小學,那時還未有過海隧道巴士。家姐勸媽媽說,弟弟年紀少,要他每日來回九龍牛頭角和香港麥當奴道, 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在交通上,怕他吃不消。結果媽媽放棄了入住公屋的資格。到她年老的時候,對於沒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屋,都帶著些許的遺憾。媽媽,現在你可以放開懷抱了 !因為主耶穌說:「在我父的家裡,有很多住處。」(若十四2) 

三十多年前,妹妹一家移民外國, 兩年後她帶著兩個孩子回港探親。她的兒子,當時只有五、六歲,入到婆婆家,就說:「婆婆,為何你間屋這樣小?我長大後賺到錢,買間大屋讓你住。」孩子,你不用擔心了,婆婆現在在天父的家裡,屋很大,無論在香港或外國,都沒有一間屋比得上的。當年香港制水,三日一次供水四小時。家裡有七個小孩子,媽媽還要替隔鄰的酒舖做煮飯的工作。老闆很仁慈,每日下午買蛋撻給伙計做下午茶,都會給媽媽一個,但她總是捨不得吃,拿回家給弟弟吃。我們畢業後,做工賺錢幫補家計時,媽媽說她隨時可以買兩打蛋撻,但她一個都不能吃,因為那時候她已患上「糖尿病」。

媽媽雖然沒有讀過書,但她教我們的一句說話,我畢生受用,就是:「得人因果千年記,得人花戴萬年香。」我們家有很多恩人,多年來在生活中幫助我們渡過難關。我祈求天主在天上賜我家的恩人百倍的賞報。

爸爸中年時因急症去世,媽媽受的打擊很大。我們的大家姐在一九九三年因癌病去世,媽媽再一次面對喪失至親的傷痛。

媽媽在二○○四年領洗,代母是一個守寡的太太。代母中風過身,媽媽問我:「知否代母死後有沒有錢留下?」我沒有回應。她第二次再問我同樣的問題時,我就對她說:「人家有沒有錢,關你甚麼事?」她回應說:「如果她沒有錢,我們大家就湊些錢,幫她執葬吧。」

二○ 一一年, 媽媽意外跌倒, 右邊做手術換了人工的「髖關節」,出外要用輪椅代步。三年後,再次跌倒,左邊的「髖關節」也都做了手術。自始, 她的身體和行動已大不如前了,但在家裡仍然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兒孫的愛護。不過,我們還未察覺到,原來她已身患重病。直到今年的一月下旬,她食晚飯後嘔吐大作,才揭開了「她的生命將走到盡頭」的序幕。二月六日凌晨, 媽媽最後在兒孫的陪伴中,完成了她的人生旅程,安詳地回歸天父永恆的家鄉,終年九十四歲。

回顧媽媽的一生, 我得到一個啟示:「美滿的人生不在於豐衣足食,常樂無憂,健康無病痛;而是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上主的臨在和祂慈愛的眷顧,在祂的引領之下,按自己的心性而行。」

今日,我們送別媽媽進入永恆,盼望著將來有一日,我們能在天鄉重聚。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