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若天】燃燒的枝條

期數
3871
刊登日期
2018.04.27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4 月 29 日 復活期第五主日

 

復活節的慶期很快便會過去,隨著而來的,就是學生們又要面對各種不同的考試。不管外面看來是否著意,內心深處總感到有點焦慮和壓力;家長們難道都不緊張嗎? 

我建議堂區可以找一個合適的日子,為學生和家長們舉行一次朝拜聖體一小時:一切都在天主慈愛的計劃和引導中;事實上每個青少年的發展光譜十分廣濶,更難以量化。掃祿在往大馬士革途中、還沒有被主打擊下馬、蒙召成為門徒前,誰敢招惹他或相信他會成為教會的柱石、外邦人的宗徒?主的計劃神妙莫測,說不定一時的挫敗,竟然成了他日愈顯主榮的契機!

今天我們所讀的《若望福音》,說到了我們與主的關係,猶如生活於葡萄樹上的枝條,離開了葡萄樹,枝條再沒有任何價值,除了乾枯後被當作燃料。(十五5—6)這話聽來,怎不令人膽顫心驚?誰能誇言自己「結實纍纍」?我的祈求是:但願主還記得自己所說過的、無花果樹的譬喻, (路十三6— 9)再容忍我們一些時日吧。「如果我降入陰府,我的血於你何益?灰土豈能讚美你,或宣揚你的忠義?」(詠卅10)

我們都需要主給予我們機會,我們又是否給予別人機會?這個世界愈來愈充滿驚嚇和迷惘,我們的社會更各走極端、陷於分裂。不管是政治上的爭議或倫理德育的課題,反正就是率性而為, 不能留有餘地。

只要你問一句話,就成了「高壓手段」;只要你說「別太緊張、不要凡事上綱上線」,頓時就會成為打擊的對象。我每天真誠的感謝主,絕對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的確祂賜給我心靈上的寧靜與平安。這份安靜也不是說毫無困擾和衝擊的,而是知道自己是誰和該往何處。

主,如果我真的要被剪掉、枯乾後被焚燒,我也願意成為燃料,正如你所願:「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路十二49), 就請你燃燒我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