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為情緒健康復元 藝術是有效的方法

期數
3877
刊登日期
2018.06.08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6 月 10 日 常年期第十主日

繪畫能讓我表達到自己的感受,了解到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學會了接受自己的情緒,適當地盡情發洩內心的感受,避免情緒過度壓抑引起情緒大爆發。

玫玫(化名)首次面見表達藝術治療師時,仍是一位二十歲的大專生,她被診斷患上抑鬱症,一連串的不快包括與家人關係破裂、承受失戀的打擊、學業壓力等,令她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經常做出一些傷害自己的行為,更曾經企圖自殺。由於家長對精神科服務有保留,主動向明愛感創中心求助,接受以藝術為本的個別輔導。

輔導旅程

作品一:心中的樹 

第一次輔導中,玫畫了一棵粉紅色的樹代表自己(圖1),粉紅色的部份是一個用來遮蓋著樹枝的罩,藉以掩飾光禿禿的內裡,不讓他人知道它空虛的內在。樹上的「籠中鳥」從出生開始就獨自在樹上生活,想飛又離不開,因為怕別人不喜歡自己,不敢與其他人在一起。有時候,小貓會到樹上陪伴牠。樹下的啡色小狗是她家中新養的寵物,就像平日開心地抓住自己一樣。 

完成這幅作品後,玫察覺到自己過去很努力去滿足家人的期望,現在要接受自己獨特之處,不要再用粉紅色的罩去掩蓋自己。

作品二:天使與魔鬼

繪畫能讓玫盡情釋放黑暗的情緒,她將內心的無奈表達在作品「天使與魔鬼」中(圖2)。左邊黑色、流著眼淚的臉,代表著她的憤怒,旁邊的魔鬼直斥她沒有用,並叫她去死;右邊藍色的臉是她平日不開心的自己,內心在流血,旁邊的天使告訴她不要放棄,也不要聽從魔鬼的說話。 

看見自己的內在情緒及想法後,玫開始正面去想事情,「受了挫折時感到憤怒、不開心也是很正常, 自己可尋求一個方法去發洩這份負面的情緒,只要不要傷害到別人。」

輔導後,玫能以適當的方法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及照顧自己的需要。她表示內心感到平安,再沒有企圖自殺的衝動和念頭,也沒有傷害自己。

表達.創作.療癒 情緒轉化之旅

明愛感創中心以創意藝術(Creative Arts)手法,為十二至廿四歲受情緒困擾的青少年,提供一個較為軟性、去標籤化的青少年情緒健康支援服務。中心出版的個案分享書籍《表達•創作•療癒 情緒轉化之旅》,收錄了六位青少年面對情緒困擾的心路歷程、體驗與得著。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