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與原道舉辦研討會 探討中國天主教會發展

期數
3879
刊登日期
2018.06.22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6 月 24 日 聖若翰洗者誕辰

( 本報訊) 浸會大學聯同原道交流學會於六月十四至十五日, 於浸大校園舉辦「一九七九年以後的中國天主教」國際研討會。有講者指中國於改革開放後取得重大進步, 但宗教自由未追上社會發展。

研討會設十多個演講,內容主要圍繞發展、中梵關係、中國教會的培育工作、愛德公益事業、香港教會專題和教會人物等,學者透過考察、訪問和文獻研究等方式,呈現中國教會於七九年「改革開放」後的面貌。來自香港、中國內地、台灣、歐美等地的教會人士和學者參加會議。

宗座外方傳教會國際神學院柯毅霖神父(Gianni Criveller) 於十四日上午先發表主題演講,他指中國天主教會於改革開放後復甦,但宗教自由受到限制,令教會面對挑戰。

柯神父指中國改革開放的同時,宗教政策上卻沒有隨之而改變,目前中國的「宗教自由不是完全自由,只能在有限的空間中發展」。柯神父指「基督徒在全球化的社會中, 需要有宗教自由,以團結信徒及培育青年」,在中國卻未能如願。

柯神父指教宗方濟各等近年的教宗一直對中國表達善意, 教廷亦有與中國對話與談判, 但過去發生了非法祝聖主教等事件。他說,雖然中國教會面對不少困難, 但目前滿有活力,中國平信徒積極福傳, 教會也貢獻社會,而不少教區亦由年輕的主教所牧養。

另一講者,聖神研究中心的田英傑神父(Sergio Ticozzi) 發表論文,探討內地地下團體的發展。他指當局八十年代規定司鐸須向愛國會登記,令地下神父愈被邊緣化;而地下團體仍繼續過地下修院等方式延續下去。觀乎近期內地的發展,他指地下團體不只畏懼打壓,也對中梵談判減低信心。

論文探討青年牧養

聖神研究中心的龐樂培神父(Bruno Lepeu)因應十月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以青年為主題),訪問了內地不同地區的多位青年信徒。龐神父肯定內地教會的培育成果,他強調教會團體當幫助青年發掘信仰生活中的喜樂,青年便會樂於彼此牧養,並向同輩福傳。

問答環節上,有參加者問及假若中梵簽署協議,地下團體將會面對甚麼境況,田英傑神父估計,地下團體仍會維持「地下」狀態,因宗教自由仍會遭受打壓。

籌辦是次研究討會的浸大歷史系朱益宜教授六月十四日對本報說,中梵關係以至中國教會課題廣受關注,主辦單位期望藉著研討會聚集不同地區的學者,從更全面角度反映現代中國教會的發展。

參加這次研討會的其他講者, 包括台灣文藻外語大學梁潔芬修女, 她對照徐誠斌主教與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在教會和社會的先知角色。耶穌會保祿神父(Paul Mariani) 則撰文談論上海佘山一九七九年「奇跡」及其意義,這位美國聖塔克拉拉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對本報說,教會團體應透過研究歷史整理中國的傳教經驗。(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