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委會舉辦烏克蘭講座探討蘇共壓迫教會歷史
(本報訊)天主教烏克蘭禮勞肯尼主教(Kenneth Nowakowski)六月訪港時,出席「絕處逢生——蘇共統治時期的烏克蘭天主教會」講座。協助烏克蘭教會重建的勞主教說,殉道者及堅持者的表樣令教會復興。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六月廿日假聖雲先小堂舉辦上述講座。活動中勞肯尼主教先帶領參加者為受迫害的基督徒祈禱。
勞肯尼主教於演講中說,烏克蘭天主教會於一九四六至八九年遭查禁,修道人被迫加入俄羅斯正教會,因此不少人轉向地下活動;他們為逃避迫害,沒有太多文字紀錄,也只能秘密祝聖神職人員。
主教指當局的監控令人失去信任,甚至是家人之間,某家庭的成員擔心互相舉報,於是各自帶初生嬰領洗,神父又不能說出真相,「結果嬰兒領了幾次洗」。
勞肯尼主教又稱,某次教會收到通報,當局會到來搜捕神職人員,有人到波蘭暫避,但勞主教當時身邊的一位樞機為著表樣而拒絕離開,主教亦陪伴那位樞機被捕。
主教指烏克蘭一九三九年約有三千位天主教神父和四百萬教徒,至八九年神父人數大減九成,當中不少人殉道:「今天烏克蘭教會復興,已有四千位神父和五百萬教徒。」
他說,「有主教為蘇共倒台作準備,一九八四年已開始印製大量聖經」,好能於共產政權倒台後即時配合牧民工作——歷史引證了他們的眼光和信德。他說,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生前也一直鼓勵東歐教會。
勞肯尼主教指雖然蘇共政權倒台,但烏克蘭仍面對安全威脅,俄國早前便吞併烏國土地。他直言烏克蘭從共產時代至今都遭西方社會遺忘,外界少有關心他們的困境。
陳樞機談殉道者:教友的信仰種子
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則從中國教會現況作回應,他稱許烏克蘭教會人士是英雄,值得學習;談到中國處境時,他指教會與中國對話時毋須事先投降。
陳樞機指壓迫令教會更強大,九十年代中國教會聖召豐盛,青年在困難中聖召更堅固,不少人年輕時無法入修院的教徒,到中年仍能為聖召堅持:「殉道者的血,成為教友信仰的種子。」不過,他提到中國地下團體面對困難,主教沒有接班人。
談到香港處境,他期望社會堅持以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方式去爭取公義。
講座開始時,最先由主持、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陳家洛博士介紹烏克蘭歷史背景,他說當地人於共產政權時期承受高壓統治,農業政策失誤導致一千萬人在饑荒中死亡。他又指當地教徒對信仰的堅持,令教會於蘇共倒台後絕處逢生。
問答環節上,有人問及地上教會神職人員的角色,勞肯尼主教指烏國地上神職人員同樣面對痛苦;陳樞機指不應一刀切標籤地上地下人士,「我們應鼓勵勇敢的繼續堅持,膽怯的站起來」。
勞肯尼主教亦談到蘇共時代間諜橫行,修道人暗中牧養信徒之餘,更不能與人分享交代。陳樞機亦指在港早年亦曾遇過間諜,此乃當事人暗地裡自行離開時所承認的,想是良心使然;但團體不能為防備而互相猜忌,應靠正直與明智應對。
勞肯尼是天主教烏克蘭禮加拿大卑詩省新西敏主教,他六月來港出席連串活動,包括為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主持婚姻講座,介紹並主持聖金口若望禮典。(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