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員宗會聖伯多祿堂 喬遷臨時會址服務海員

期數
3880
刊登日期
2018.06.29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7 月 01 日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本報特稿)普世教會七月八日特別為海員祈禱(有教會團體稱之為「航海主日」),本地天主教海員宗會與聖伯多祿堂因著尖沙咀原址重建,最近遷往佐敦臨時會址繼續牧養海員。成員期望在五年的過渡期內,能獲信徒支持去延續小聖堂及相關牧民工作。

座落尖沙咀中間道的「海員之家」最近開展為期五年的重建工程,天主教海員宗會與聖公會海員傳道會等不同宗派分別另覓臨時會址。

港口專職司鐸、聖言會蘇偉楠神父(Valan Arasu Arockiaswarmy)早前對本報說,他期望教徒能支持他們的工作,以滋養海員的身心靈成長。

隨著海員之家聖伯多祿堂於二月結堂,位於佐敦西貢街志和大廈三樓的新堂及海員宗會會址於三月祝聖。蘇神父指他們已籌得前期開支,期望獲更多支持,以應付未來五年的租金等開支;小聖堂亦可供預約作信仰活動場地。

蘇神父二○○七年接手香港的海員牧民工作,他指海員宗會以海星聖母為主保,牧養來自不同國家的海員。他們期望讓海員、教徒、遊客參與禮儀或祈禱歇息,也讓這個小團體發展及成長,以及推動海員宗會的活動。

海員宗會在世界各地牧養海員,以福音精神促進海員身心靈成長需要,它有別於海員福利機構。它於一九四○年代起在港服務海員, 六九年加入海員之家的牧養團隊。

雖然尖沙咀會址重建,但蘇神父與海員宗會成員將繼續與聖公會海員傳道會,以及丹麥和德國的團體合作。牧者不單只登船及探訪港口,也會在天災或意外時給予緊急支援。(祖) 


海員之家的變遷

 創於一八六三年的「海員之家」為過境香港的海員提供住宿以至宗教服務,其中天主教等不同宗教派一直合作牧養海員。

多間駐港洋行一八六三年於西營盤成立海員之家,其後會址內設立的聖伯多祿堂(聖彼得堂)最初服務居港歐洲人,再發展為「海員聖堂」,聖公會海員傳道會於一八八五年率先開展海員牧養工作。一九一○年,海員傳道會的宿舍座落灣仔莊士敦道。一九三三年,海員之家連同海員傳道會因著灣仔填海、海岸線北移,遂搬到告士打道。

位於尖沙咀中間道的「海員俱樂部」會址於一九六六年動工,並於翌年由港督戴麟趾主持揭幕。

天主教海員宗會一九六九年聯袂牧養海員,其後丹麥海員傳教會及德國海員教會亦加入這合一團隊。

聖伯多祿堂因應不同宗派海員需要,同時舉行天主教彌撒及聖公會崇拜,是香港少有讓不同宗派共用的禮拜堂。

為方便貨櫃船員, 海員俱樂部於一九七五年於葵涌貨櫃碼頭增設會所。以往不少歐洲皇室成員訪港期間,都有造訪海員俱樂部以至聖伯多祿堂。

近年尖沙咀和葵涌的海員之家會址除了提供餐飲服務之外, 還設置一些娛樂設施。

為配合重建工程,尖沙咀海員俱樂部的聖伯多祿堂於二月底舉行結堂禮,工程預計於五年後完成;而海員宗會及聖伯多祿堂則暫時遷至佐敦。

(資料取自:海員之家網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