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一個熟悉的面容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乙年讀經)
讀經一:則二 2﹣5 ∣ 答唱 :詠 123 ∣ 讀經二:格後十二 7﹣10 ∣ 福音:谷六 1﹣6
還記得在常年期第十主日福音中,耶穌某些親屬因著耶穌在加里肋亞鄰近村莊的所言所行,都認為祂瘋了(谷三21 ),想將祂帶返納匝肋去;直至本主日福音記載,當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時,卻遭受到同鄉對祂的拒絕。今天第一篇讀經,是有關天主召叫厄則克耳先知的故事,天主派遣先知到祂的人民那裡去傳達信息,不論「他們或是聽,或是不聽——他們原是叛逆的家族——終究要承認在他們中有一位先知。」(則二5)因此,當耶穌說:「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族、和本家外, 是沒有不受尊敬的。」(谷六4),便凸顯出祂是從天父那裡派遣而來的身份。
縱然耶穌的同鄉對耶穌所講的教訓有一定程度的讚賞, 但當他們想到耶穌是誰?祂只不過是木匠的兒子時,原初的讚賞就沒有了,隨之換來的卻變成了反感。因為他們都是一起在納匝肋成長和生活過的人,過度的熟悉會影響醫治的效果。正如聖經正典外多默福音記載︰「耶穌說:沒有先知在自己的村莊被接納;沒有醫生能醫治那些認識他的人。」(Gospel of Thomas, saying 31 )在日常生活裡,家庭成員和親朋戚友往往被假設為與我們可以達至親密和信任的關係;但在現實世界中,密切的關係同時也可能,甚至更容易產生誤解和拒絕。
由於同鄉的不信,就限制了耶穌在他們中間施行職事的效果,馬爾谷福音的耶穌沒有嘗試說服他們或與他們爭辯,就「祇給少數的幾個病人覆手,治好了他們。……遂周遊四周各村施教去了。」(谷六5-6)因此在這段敘述中,沒有任何神跡發生!我們對天主所懷的信德如何?我們對天主的開放程度有多少?都直接影響到天主的大能大力成就在我們各自生命中的可能。事實上,不是我們可以限制天主的權能;而是天主賦予我們自由,我們可選擇接受或拒絕天主介入我們的生活。但每當我們對天主的信念有動搖時, 上主的恩寵就未必能在當下臨到我們身上。
正如先前所說,耶穌的同鄉之所以不相信耶穌,是因為他們太了解耶穌了。他們不相信天主會使用這麼平凡的手段來工作,他們也不相信天主會選擇一些像你和我的人來傳講祂的話。在耶穌時代,多少人只為了要看神跡而跟隨耶穌? 基督徒往往期待在超現實的處境中與主相遇,以獲取個人的神秘經驗。
今天的福音讓我們曉得, 也許我們正期待遇見的那位, 是每天在辦公室和我們一起工作的那位、是每主日在彌撒中見到的那位、是在同一屋簷下一起生活的那位。然而,這熟悉又平凡的面容,卻可能讓我們更深地體會自己,並將我們帶進天主的國!
另一方面,今天第二篇讀經指出,人的軟弱在天主所派遣的人身上,可揭示出天主在他們內之能力。聖保祿宗徒就是一個好例子,主的恩寵足夠他用,在他的軟弱上顯出了上主的德能。(格後十二9)聖保祿作為天主所派遣的人並不容易,就他身體上的一根刺, 他曾三次求主免除,卻得不著結果。(格後十二7-8) 事實上,我們都有各自不同的「刺」,這正提醒我們,我們只是天主所派遣的。就讓這根「刺」幫助我們謙遜地回到所受委託的本源上,淨化和修正我們行動的動機。正如聖保祿宗徒的話:「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格後十二10 )。
•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和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