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鑽禧 推動創意教育發揮青年潛能
(本報訊)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舉辦連串活動,慶祝創校六十周年和辦學團體瑪利諾神父(美國天主教傳教會)來華傳教一百周年。
一九五七年創校的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學部及小學部將於七月廿八及廿九日假理工大學舉辦綜藝表演活動,為連串校慶活動劃上句號,同時為中、小學部的「創新科技教育計劃」籌募經費。七月底的公演中,舞台劇《光榮任務》更由本身是小學部舊生的《五個小孩的校長》導演關信輝編寫及督導。
該校慶主題為「團結.回饋.發展.貢獻」,小學部吳偉文校長六月十五日對本報說,他們希望藉著慶祝活動推動學校發展,同時凝聚舊生及學生,鼓勵他們貢獻母校以至社會。
吳偉文說,該校小學部是本地少有提供創意教育課程(按:六年制) 的學校,藉著創作訓練等活動學生培育創意,也把這理念融入不同學科之中;中學部亦承接創意教育的理念, 並透過「STEM」教育從科學等層面實踐,近年更誕生三位「星之子」和「星之女」——科學上取得成就的學生。
中學誕生多名「星之子」
談到小學部的宗教培育,吳偉文指學校從整全的青年發展角度出發, 除了透過校內禮儀祈禱生活和「基督小先鋒」活動外,也讓學生從事愛德服務。
瑪利諾神父來華百載,吳指學校早前舉辦「中國尋根之旅」,遊歷江門等地的瑪利諾神父傳教足跡,並透過本地朝聖認識傳教士對香港的貢獻。
為傳承學校歷史,七月的舞台劇《光榮任務》從學校成員於不同年代克服逆境的故事,帶出瑪利諾會的傳教精神和學校的發展。
舊生導演關信輝: 母校乃孕育創意園地
關信輝六月十五日對本報說,該劇透過學校的經歷細說香港的故事,穿越五個不同年代,「提醒眾人面對挑戰時要懂得感恩」,並要以愛去體現服務精神。這基督新教徒說,他對基督信仰的敬意也來自小學的經驗。
「小時候覺得學校很大, 很神秘。」關信輝指昔日學校附近有木屋區及山洞,加上校內風氣自由,讓青年有廣闊的成長空間:「我很多創作靈感都來自那時的經歷。」
他指社會愈來愈重視青年的創意, 故此創意教育更見重要。他肯定「每個小孩子都是藝術家」,學校需要幫助他們發揮意。
學生多獲發揮機會
有份為上述舞台劇演出的中學部學生譚真一對本報說,該劇以至校內的課外活動,均尊重學生的創意與能力,令他覺得上學是樂事。
譚真一表示最喜歡中國歷史科,不怕背誦史實,因為學校以創意教學方式令學科變得更有趣,例如讓學生製作模型重演歷史場面。
該校另一參與演出的小學部學生鍾梓希對本報說,師生都有同理心,學校也欣賞各個學生的獨有能力。鍾梓希坦言說初時英文不流暢,但因著英文朗誦而加強了自信心。
「雖然我不是教徒,但我喜歡聖經課,欣賞老師以額外講故事去補充教科書。」他認為十誡「毋貪他人財物」所引申的反思,能幫助人面對誘惑。
瑪利諾神父於一九一一年在美國創立,一八年來華傳教,至五十年代撤出內地,在香港整合資源並創辦多間學校,其中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一九五七年在深水埗大坑東創立,小學部校舍於二○○九年正式遷至海麗邨,中學部繼續使用大坑東校舍。(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