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灣仔會展開鑼 教會人士談青年閱讀
(本報訊)香港書展於七月十八至廿四日假灣仔會展舉行,有教會人士指這一代青年仍喜歡閱讀,但坊間針對青年喜好的好書不多,有關方面應把握這培育機會。
公教進行社總經理劉慧玲七月十日對本報說,本地教會需要出版更多書籍去回應青年需要,以提升閱讀風氣。她指信徒「從書本認識信仰,才能認清召叫, 好能宣講及福傳」,這為青年以至其他年紀的信徒的培育亦然。
公進社總經理:坊間書籍少照顧青年
「教會內外的書籍都能照顧兒童及成年人需要,但缺少一些針對青年的書籍。」劉慧玲說,青年有時嫌書籍太淺或太艱深,她期望出版社能多照顧青年。
談到本地的信仰書籍,她指大部份都是翻譯作品,而近期由本地修道人撰寫的小故事《我的天使.我的Teens》(公教真理學會)備受歡迎,公教進行社至今已售出約一千六百本。她指這反映讀者需要本地作品,期望未來有更多本地信徒和修道人寫書。
劉慧玲指除了書籍質素外,社交話題亦能帶動讀者興趣,經神父修女推介的書籍固然較受歡迎;輿論亦能牽讀者的求知欲, 如去年電影《沉默》的觀眾會留意新書《沉默以後》。
談到暢銷書,劉慧玲指近年每日聖言、有關教宗及通諭書較受歡迎;英文兒童書一直較中文的多,反應亦比中文的好;近年清泉出版社和教友總會推出愈來愈多中文兒童書, 令情況有所改善。
天主教展區本年設於會展3號展館(心靈書區3G 、D、E),其中十八至廿三日設置「天主是愛小講場」,邀請教會人士談閱讀、流行文化和信仰等課題,不少講題都帶出相關好書。
公教校長唐慶強:成功經驗鼓勵青年閱讀
聖伯多祿中學唐慶強校長七月十日對本報說,雖然有指現今青年較少閱讀,但只要肯定他們付出的努力,仍可以提升他們的閱讀風氣。
「不少文學作品都很吸引,視乎學校能否喚起青年興趣。」他指聖伯多祿中學把閱讀融入不同科目當中,其中學生透過中文科校本評核的作業,培養出閱讀文學作品的習慣。對於推動全校閱讀,他指校內每年舉辦書展,並為學生購買電子書版權。
本身是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委員的唐慶強認為,青年信仰培育可配合閱讀,而高中倫宗科若趨成熟,也能鼓勵青年多看宗教書。
書店負責人:閱讀需要放緩腳步
對比書展的繁忙急速,錦田「書式驛站」在鄉郊讓人放慢腳步閱讀。該書店創辦人黃義天七月十日對本報說,他希望提供寬闊與放慢的環境,讓人分享生活和對生命的看法。
書式驛站於去年八月成立,主要售賣文史哲和信仰書籍,同時售賣聖物及工藝品, 也放置教會活動單張,天主教徒黃義天期望藉此福傳,他又認為書店應成為分享的園地, 故此不時讓主日學、善會、幼稚團及青年到來舉辦活動,特別希望鼓勵青年閱讀,也讓原居民和遊客來到看書和分享人生,他說:「雖然難賺錢,但希望為興趣而堅持。」
他強調「書本是個分享的載體」,「實體書才能讓人慢下來,寫下感悟,或彼此分享」,電子書難以做到。
至於港人的閱讀習慣, 香港出版學會四月發表的調查發現,年輕受訪者(四十歲以下)有較高的閱讀比例,維持約七至八成人有閱讀實體印刷書,之後逐漸下降;同時愈來愈多青年閱讀電子書。(鄧)
•相關資訊見20 版
書展「天主教展區」網站:
catholic.org.hk/bookfair2018
教會及相關書店:
- 公教進行社 www.catholiccentre.org.hk
- 李嘉堂宗教物品中心 www.scchk.org
- 聖保祿書局 www.paulineshk.org
- 塔冷通心靈書舍 www.livingfaith.org.hk
- 書式驛站 www.facebook.com/ktcultures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