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借書展帶動閱讀氣氛
香港書展將於七月十八至廿四日假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本地天主教團體一如既往在書展中設置展區,與數以萬計入場人士分享好書,藉此帶動閱讀風氣。
無可否認的是,閱讀風氣很大程度取決於培育氛圍。當培育活動多集中於易於參與的授課式講座和愛德服務時,那些需要事前閱讀的共讀活動,便不會是培育活動的首選。
可幸者,是神學培育漸見普及,加上教友職務的發展,愈來愈多平信徒透過閱讀去反思信仰。
在生活急速的香港,教會團體可多推廣閱讀,這不限於書展期間,教會團體平日亦可舉辦讀書會,以書本為媒介和基礎,去討論一些重要的社會與信仰課題,從中形成許多樂於分享及深化信仰的小團體。
年輕一代的識見因著資訊與教育而大為擴闊,敢於探索新知識和追求高深的學問,故此「通識」的新一代,為教會的青年牧民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在這方面, 一些公教青年便善用《天主教青年教理》(Youcat)及《青年社會訓導》(Docat)作為培育工具,透過讀書聚會,鼓勵青年去從信仰角度思考倫理以至公義課題。以上只是讀書會一例。
當信徒追求更深更廣的知識與思維時,閱讀能豐富信徒的心靈,增加知識。假若能夠建立閱讀的團體,當中的互動和分享,同樣能惠及信徒本人以至整個團體。
近年本地教會團體以至個別平信徒寫下或翻譯不少信仰作品, 涵蓋社會正義、身體神學、靈修生活等題目,這些作品都是聖言與生活、社會對話的經驗,能作為培育或共讀的材料,幫助基督徒活出信仰,而小團體的共讀,更能串連聖言、祈禱和團體三方面成長。
既然閱讀有利於團體的成長,教會團體可進一步善加利用閱讀的方式去提升培育效力,鼓勵信徒閱讀信仰書籍及報刊,去主動思考信仰課題,甚至尋找資源去解答,再配合堂區團體的教導和經驗去引證。如此教友的信仰能如活水,敢於與人交流和福傳。
讓我們把握書展這良機,借助書籍與閱讀活動去推動信仰培育與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