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確認日本公教遺跡 教難歷史見證寬恕與理解
(綜合亞洲新聞╱本報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六月三十日宣布,把十二個位於日本長崎和天草地區的建築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地方經歷了江戶時代(1603-1867)對基督徒的迫害,長崎總主教高見三明指出,該國「隱匿基督徒」團體從受迫害至復甦的歷史,見證寬恕與尊重。
該遺產地位於九州島西北部,十二個建築包括建於十六至十九世紀之間建成的十個村莊、一座城堡和一所主教座堂,它們反映基督宗教傳入日本初期傳教士和定居者的歷史,更形成當地獨有的文化。其後,日本禁止和迫害基督信仰,及至一八七三年禁令取消,基督宗教社區開始復興。
遺址之一長崎大浦主教座堂,是該國最古老的教堂,於一八六四年由兩位法國外方傳教會傳教士建立,為紀念廿六位天主教殉道者,其中有九位歐洲人和十六位日本人,它因獲教宗庇護九世稱為「東方奇跡」而聞名。
上蒲的基督徒是第一批被迫匿名的日本天主教徒的後裔,近代有幾萬名地下基督徒回到主教座堂,並恢復信仰生活。
Hara城堡的遺址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這是天主教徒起義「島原之亂」(1637年)的場景之一,因此迫害變得更為嚴酷。在熊本縣的天草(Sakitsu)市,基督徒繼續在那裡秘密地維持信仰。
高見三明總主教說,他自己是「隱匿基督徒」的後裔,他對《日本時報》說,教科文組織的決議,使人重新發現日本基督宗教的歷史,「總結」寬恕和理解:「承認此事帶來一些深刻而有意義的東西,在彼此尊重的情況下,人民的真正和平來臨。」
總主教亦對《亞洲新聞》說:「二百五十年來,基督教在日本受到了迫害,現在它已經在歷史上得到承認,更多的日本人開始對天主教產生興趣,許多人會到這些地方探望他們,對我們來說,這也是一個福傳機會。」
為了讓信徒參與及重新發現學習先祖歷史,長崎總教區早於四月開設日本天主教歷史博物館。高見主教說:「我們需要記住歷史,因為這不止是那些重要的建築,重要是背後的故事,正是這種具有普遍價值的信仰歷史。」
這段教難歷史引發了後世的文學創作,日本天主教徒作家遠藤周作寫下小說《沉默》,從信徒致命和傳教士背教的情節探討人性與信仰,該小說曾兩度改編為同名電影,最新一套於去年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