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伴我走多步 難行非窮途

期數
3882
刊登日期
2018.07.13
作者
曾嘉俊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7 月 15 日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上一次你被人拒絕是何時呢?是因為甚麼事呢?遭人拒絕,你會有何反應? 拒絕有不同的種類,有婉轉的、含蓄的、嚴正的、毫無感情的,不論是哪一種都不好受。在高度商業化的社會,使我很習慣等價交易,但向人「請求」,就很陌生。筆者的工作,就是請求僱主考慮給予少數族裔一份工作。這種時常被拒絕的經歷,令我對少數族裔的處境多了幾番領受。

少數族裔求職見工,由撰寫履歷、聯絡僱主、寄求職信、面試準備、外出見工,以上無一不費精神、時間、金錢。在勞工處找工作,會發現中文讀寫要求近乎必須,即使在故鄉接受英語教育,在香港卻因不懂中文而苦無用武之地。

他們硬著頭皮致電僱主,首先要準備就是如何表明來意,因為往往致電都需要經過轉駁才可與人事部對話。如接線者英語欠佳,就要用盡洪荒之力說廣東話,以最簡單的語句表達。接到了人事部,也可當作面試的一部份。在電話上溝通有誤會,或印象欠佳,就會被拒絕,可惜的是語言能力較低, 能為自己解釋的機會也不多。少數族裔在面試後亦常有因披頭巾、留鬍子等宗教文化因素而被拒諸門外。

沒有經濟收入,每次外出見工的付出都相當沉重。見工後都怕不被取錄,機會石沉大海。面對失望,憂慮等情緒已不易處理, 何況還要屢敗屢試。

不少少數族裔求職者因預計短期內找不到合適工作,會選擇散工或入職門檻較低的工作,如雜工、包裝、清潔等。這些零散工作的收入用以負擔求職期間所花的支出。但對少數族裔而言,要找到以上的短期工作亦不見得容易。這些工作大多為基層前線工作,工作環境多用廣東話溝通,僱主常會顧慮少數族裔能否與其他同工溝通,或擔心要花更多精神向他們解釋工作指示。俗話說「馬死落地行」,少數族裔求職者都明白, 但這條路,不諳中文的他們難行得多。

在求職路途上若有人與他們結伴同行, 給予資訊、輔導和鼓勵,以上問題也並非無法解決。勞工牧民中心為少數族裔求職者提供就業配對、諮詢、轉介、職後跟進等服務。致力為求職者做好準備之餘,亦會著力發掘合適的職位空缺,主動聯絡不同公司介紹求職者。如僱主有意聘用,中心會為求職者整理履歷、準備面試、與求職者一同分析該工作是否合適。近來中心協助一名青年人申請電梯維修學徒職位,過程中甚至會向不了解該行業的家人解釋該工作前景,以獲得家人的支持。面試後,為他找培訓機構,提升工作安全意識和勞工權益。這位少數族裔年青人,成為該公司第一位獲聘的少數族裔學徒。即使少數族裔獲聘用,工作初期的適應也是他們能否持續留職的重點,我們也會協助獲聘的朋友解決工作初期的困難,促進他們與僱主溝通。以上事工雖以就業為主, 但在同行當中,求職者看到有希望,被關心,逐步解決困難,令他們重拾自信,從中彰顯對人的信任與尊重。

雖然少數族裔在求職中有種種難處,但只要提供相關支援,問題未必是死結。協助他們安居樂業,建立平等友愛的多元社會, 是無比遠大的願景。可惜現時政府未有相應措施,將少數族裔處境視為各種社會問題中的一小項目,令問題裹足不前。期望更多人明白問題並非冰山一角,促請政府關注,也在自己的工作場所考慮聘用少數族裔人士。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 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