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定劇社上演實驗喜劇 反思青年處境與牧養工作

期數
3884
刊登日期
2018.07.27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7 月 29 日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本報訊)信徒善會「思定劇社」六月演出四場實驗喜劇《編作青年第一擊》,從集體創作去反思青年處境與牧養工作,響應教區「青年年」。

有演員坦言,劇中演員年齡層廣,在構思情節的過程中反映了不同年代對信仰與社會議題的看法,認為話劇不只鼓助觀眾反思,亦令他們重新思考青年工作的價值及定位。《編作青年第一擊》以青年的視點出發,務求客觀呈現青年議題及有關現象,讓觀眾放下判斷與預設立場,感受時下青年所經歷的壓力、處境和抉擇。演後設座談會去探討青年牧民工作及戲劇藝術課題。談到該劇的表達手法,導演卓灝賢早前對本報說,「編作」即集體創作活動,是由演員主導劇情, 希望觀眾能認真思考嚴肅課題,尤其讓中學至大專的青年思考當前社會處境。 

 青年需要體諒與溝通

劇中最年輕、廿五歲演員謝俊賢對本報說, 他希望積極參與教會活動,但身邊大部份朋友都會因工作忙碌拒絕參與,而令青年洩氣的是其他教徒未能體諒他們,也未有同行,間接把他們推離教會。

謝俊賢說,兩代矛盾歸於雙方過於堅持自己的立場及看法,只要放下自我,定能改善關係。

另一位演員、三十三歲的關榮昌是青年工作者,他說自己雖然不是教徒,但亦感受到這類青年教徒的心情。他認為教會在某些課題上「離地」,未能回應年輕人訴求。他亦反思到兩代之間的矛盾,稱自己和大部份年輕人一樣,與父母關係疏離,因為社會變得太快,兩代難以溝通。

「年長者應放下身段」

五十七歲的林偉年為演員間最年長,他強調自己心態年輕,仍是青年人。他認為,教會團體以至個別青年工作者,最大的問題是只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給予青年,卻未有關心他們真正想要甚麼。他解釋,兩代人的溝通過於單向,年長一代需放下身段,接受年輕人的意見。

劇中某一場講述年長的公公責罵兒子,指他荒廢學業,只顧娛樂;數十年後,被罵的青年長大了,又以同一番說話教訓兒子,不滿他玩電子遊戲機。林偉年認為每個年代的年輕人都有其難題與壓力,「我和其他年輕演員溝通後才發現, 這一代的年輕人壓力特別大和複雜」。他說年輕人沒有既定偶像或人物可以學習,而某部份年輕人亦對未來沒有希望,放棄積極生活,部份更選擇放棄生命。

思定劇社計劃於本年十一月上演《編作青年第二擊》,期望能汲納更多青年演員。(陳) 

圖:取自思定劇社臉書 www.facebook.com/augustinedramagroup 

廣告